民兵制度本身及其原则(每个人都是训练有素和武装待命的士兵,会随
时奋起保卫自己的国家)助长了这么一种信念,它经常被证明是一种危险的
幻想,这种信念就是,社会总是有对付严重危险的准备的。在一个&ldo;民兵&rdo;
居住的国家,于吗还要保持一支常备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廉&iddot;詹宁
斯&iddot;布赖恩夸口说,只要总统一号召,一百万自由人就会在日出日落之间迅
速武装起来。他的信念建立在一种过时的假设上‐‐即美国生活的特定条件
产生了时刻准备战斗的人。常备军根据欧洲的假设是暴君和奴役人民者的工
具,对常备军的担心加强了反对职业军队的情绪。再者,只要士兵仅仅是一
些暂时脱离正常的和平职业的公民,只要不存在关心本身威望的职业军人团
体,就不会有什么美国政治家敢于主张职业军队的好处。
长期流传的关于美国公民常备不懈的神话,有助于说明为什么美国人总
是如此乐意遣散他们的部队。我们的人民军队一次又一次以使人眼花缭乱的
速度放下武器,消失在靠不住的和平之中。我们生活中的这种循环开始于殖
民地时代的早期。人民很快地武装起来,例如1675年9月23日夜里(那时
正处在菲利普国王之战期间),离波士顿三十英里外的一个城镇报警,一小
时年就集合起一千二百名全副武装的民兵。警报一解除,征伐一完毕,或者
战役一结束,民兵就以同样的速度解散了。
在新英格兰,每次与印第安人的早期战争结束后,民兵就很快解散。1675
年至1676年的菲利普国王之战,使战备状况十分糟糕的殖民地遭到了大屠
杀。这些殖民地相信这种荒诞的说法:既然已经要求每个人作好准备,那未
整个社会也就不需要去操心了。它们的民兵制度只是着眼于和平时期而组织
的,缺乏适合于战时的通讯联络。事实上,它们没有中央指挥机关,也没有
一个常设的部队给养部门可以不断地供应部队。一个个村庄相继遭到突然袭
击,却没有获得援助的办法。可 是这种明显的教训对殖民地居民却不起作
用,至少他们没有为此做些什么。战斗一结束,他们就让部队解散。他们很
少关心地方上的防务,百且在军官名额的补缺方面困难重重,以致1683年
时有些政府例如普利茅斯殖民地政府威胁说,如果备城镇继续无视自己的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