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这……&rdo;余太医叹道:&ldo;既然太后娘娘已经如此说了,微臣也不敢隐瞒,太后娘娘操劳过甚,心思不继,已经是油尽灯枯的局面,若是太后娘娘能够按我所说无为养生,延寿两年也是可以,若是仍旧如此,恐怕今年,甚至……&rdo;
李太后笑道:&ldo;好了,哀家明白,有劳太医!&rdo;
余太医微微叹息,拿起药箱便离开了,他明白李太后是不会听自己的规劝的。余太医刚刚离开,李太后便道:&ldo;罗绮,去坤宁宫,将郑妃请过来!&rdo;
陶若曦却道:&ldo;且慢,太后,太医所说的事情,奴婢也听得明白,那太子福王的事情那是皇上自己的事情,太后何为为此操心劳神?&rdo;
李太后摇摇头说道:&ldo;你是不明白,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是从太祖之时传下来的规矩,这个规矩从成祖之后便无人打破,像是永乐之时的赵王、嘉靖之时的景王,都止步于藩王之位,因此才避免了大明夺嫡的混乱,也使大明朝堂内部无忧,因而承平两百年,可如今皇帝仗着自己宠爱福王,便要打破这个规矩,福王虽然聪慧,可毕竟不能得到大臣的承认,若是大臣拥立其他藩王,势必造成乱世之局!钧儿,是我养出来的孩子,我岂能看着他在史书上留下骂名!&rdo;
对于太后的召唤,郑贵妃自然不敢不来,虽然二人关系并不和睦,郑贵妃仍然依礼问安,李太后微笑点头,说道:&ldo;前些日子的案子,那是别人冤枉了你,累及了皇家名声,此时李三才已经被皇上罢黜,你也不用太多担心了!&rdo;
郑贵妃不明其理,只能说道:&ldo;谢太后关心!&rdo;
李太后点点头,似乎是对她非常满意,说道:&ldo;我时日不多,日后照顾皇帝,那还要看你了,只是我想过了,福王逗留京城,才是这混乱之源,若是福王就藩,朝中物议自然平息,那你为何还要让福王留在京中?&rdo;
郑贵妃心中一震,他开始明白李太后叫她来的意思了,这是要在她死去之前,将福王上位的希望完全掐灭啊。郑贵妃抿着嘴,脸色也冷了下来,自己儿子那么努力的去做事,自己作为母亲,绝对不可能让他的努力成为无用功。
郑贵妃想了想,说道:&ldo;回禀太后,太后明年就是七十大寿了,福王留在京城,是为您祝寿!&rdo;
慈圣太后心思深沉,根本不是郑贵妃所能相比,李太后冷冷反问道:&ldo;我二子潞王就藩卫辉,是问他是否可以回来祝寿?&rdo;
郑贵妃原本应该哑口无言,然而在这个时空,因为朱由崧的作用,她却有一个绝佳的借口,说道:&ldo;福王为皇上建设联合矿业公司,此为朝廷财源,轻易不可换将!&rdo;
李太后道:&ldo;治国之事,原本是朝廷大臣之事,与藩王无关。我大明史上藩王干政,不是成祖便是宁王,难道你儿子也要做一个&lso;反王&rso;不成?&rdo;
郑贵妃说道:&ldo;福王半年便为国库添了近五百万,天下赖此得安,大臣贪腐无度,岂能依靠?至于太后所说&lso;反王&rso;之事,福王手下不过一个商行,还承担不起&lso;反王&rso;的罪名!&rdo;
李太后说道:&ldo;我死后,最后一道懿旨便是让福王之藩,若是我的皇儿能承担这个不孝的罪名,不尊我最后的一道懿旨,我也无话可说,不过我不希望皇家之间的关系落到如此地步,你不可能成为皇后,更不可能成为太后,福王也不可能成为太子,更不可能成为皇帝,你明白了吗?&rdo;
郑贵妃的脸色铁青,忍不住问道:&ldo;太后,我入宫几十年来,一直对您礼敬有加,凡有吩咐,皆无怠慢,为何如此偏心?&rdo;
李太后幽幽叹息:&ldo;皇家的事情,岂能由心而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大明的大局!&rdo;
第六十三章就藩之议(中)
三月里春光灿烂,地面上却干得厉害,河南直隶再加上山东这华北一带,一项&ldo;春雨贵如油&rdo;,地里的庄稼也有气无力,好在当地人和庄稼都已经适应了这种气候,早早挖好了水渠,浇灌庄稼。
农人忙碌着,朱由崧的联合矿业公司倒也没闲着,朱由崧等的冶金专家,已经来到这里,那是一个叫做刘志猛的铁匠,不到三十岁,但是一手铁匠活很多老铁匠也比不上。
对于这个冶金专家,一到来就受到朱由崧的接见,唐铁汉跟老孙头这些高级技师也是相当不服气的,他们在钢铁厂干了半年多,已经深知这铁碳之间的比例,甚至能够按照意愿,分别炼出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来,这些钢都是品质上乘的钢铁,相比以前的百炼钢都不遑多让。
因此他们对自己的技艺,也是相当自信的,这次正要考核一番这个刘志猛,刘志猛是个典型的和平主义者,平常吃斋念佛,别人对于朱由崧将钢铁用在构筑钢轨、建设房屋和制造车辆上面,都大感浪费,要是用与打造兵器火铳,那可以装备十万人了,而他却对此十分满意,看来朱由崧这个小王爷跟他的理念相同啊,因此他就巴巴地前来投靠小王爷了。
毕竟自从不再出卖&ldo;天绝地灭穿心透骨针&rdo;之后,他的财源就断了,平常也就给人家打造一些农具过日子,在刘志猛在这里却能够享受高级技师的薪水,再加上各种奖金和他专利收益,每月至少有二十两银子的收益,绝对比当官都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