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到床上去吧?”衣衫凌乱,眼神迷离的薛晚晴,已经停止唱曲了,只是双手死死的抱着沈从云的脖子,眼睛紧闭着。
沈从云自然是要顺应民意,抱起露出大半个胸部,裤子搭在小腿上的薛晚晴往床上一放,扯过被子盖上,麻利的脱了个干净,跟着钻了进去。
门外咣当一声,洗衣服的棒槌被薛雨晴碰倒了,晓得外头还有人在偷听,沈从云越发的觉得刺激了。看看薛晚晴烂泥一般的躺着不动,股间湿嗒嗒的,翻身压了上去,一股脑的扎进去才晓得,事情有的时候并能只看表面的。
薛晚晴疼的一皱眉头,双腿不由蔓藤附枝一般的缠了上来,双手抱紧沈从云低声哀求道:“疼,先别动,停一会。”
这个时候鬼才会停!
门口的薛雨晴矛盾着,想走吧,又有点舍不得,站着听吧,腿上又在发软,直接一屁股坐在门口,听着里面不断发出的呻吟声,还有那啪嗒啪嗒的有节奏的声音。
“妹子,进来帮帮姐姐!”薛晚晴诡异的求救声,猫爪子一样的挠在薛雨晴的心头,鼓足勇气,薛雨晴还是推门进来,反手先把门给关上后,看清楚床上的一切。
“妹子,上来,师傅的仇也报了,答应人家的事情就该做到。”
“害羞啥,这是人的本能行为!”
正如沈从云所说的那样,从开始的半推半就,到后来的肆意求欢,在这个没有啥业余生活的年代,房事很快成为了沈从云在安庆“修养”其间的主要活动。
折腾了三天后,沈从云发现自己腿已经有发软的现象,及时的终止了这种没有节制的生活,双飞虽爽,小命也还是要的。
回到上海,沈从云立刻听胡雪岩说,郑观应病了。沈从云赶紧追问,得知不过是受了点风寒,这才放心下来。不过还是第一时间上门去看望郑观应。
躺在靠椅上休憩的郑观应,看见沈从云进来的时候,有气无力的说道:“子归回来了?要说这人啊,还真的不能闲下来,这不张謇刚来帮忙,好不容易我轻松了一些了,居然就病了。当真是一副劳碌命啊。”
“哪个张謇?”沈从云随口问了一下,对于张謇,沈从云了解并不多。
“还能是谁?甲午年将的状元公啊,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死活要到纱厂里去掺和一股,还建议我把沙场的名字改成大生纱厂。”
沈从云一听这个,想起来这个不去当官跑来搞事业的状元了,历史上不是受张之洞的委托,办的纱厂么?怎么跑到这里来掺和一下?
“呵呵,我了解了一下,是张之洞的意思。觉得两家联手办纱厂,把企业办大一点,竞争力也强一些。”郑观应的进一步解释,沈从云总算明白了张謇怎么来的了。
“这样也好,你可以轻松一些,纱厂的事情只管给他去弄就是了,反正到时候跟着分红就成。”
郑观应苍白的脸上露出沉吟的表情道:“子归,我总觉得我们现在的办法,不是长久之计。关乎民生的企业,还是应该由民间来办,我估摸着,要是你上个折子,请朝廷准许民间自行办企业的话,十有八九能成。到时候,在松江、嘉定划出地方来,只要在指定的区域内办企业的,都可以给予免税三到五年的政策。这样一来,民间资金会加快流入的脚步,对两江实业的促进有很大的好处。”其实,沈从云委托郑观应经办的企业里,实际上已经存在了大量的民间股份,郑观应是从中收益不浅后,才会有这样的一个正名的想法。
沈从云不得不叹服郑观应的才智,这哥们历史上还写了本《盛世危言》的书,那可是光绪当作实业救国的教科书来用的。
“正翔兄,我看这几年你也够辛苦的,不如多放放权利给下面的人,以来你多出时间来休息,二来还希望你总结一下在实业方面的经验,编成一本书,作为新式学堂里的教材来用。”
郑观应听了颇为诧异,看了沈从云一眼,寻思了一番道:“成,我试试看。”
按照郑观应的意思,沈从云回到住所,立刻就给朝廷上了这么一道折子,请准民间自行集资兴办工厂。不出意外,很顺利的通过了,不过只是在两江、两广试行。
沈从云劝减租息的行动,在搞定了恩铭和庐州方面后,在三省官府的强制下,得到了快速的推广,一些地区多少存在着反弹的现象,都被各地官服镇压下去了。沈从云一再严令,不得利用劝减租息的机会收刮搞事,特意还组织了一千多人的工作组,抽调了一个旅的兵力配合,在三省各地监督这件事情,还真的被沈从云抓到几个不怕死的官员。
比如江西赣州的知府,利用劝减租息的机会,大肆拘禁当地士绅,明着是要人家减租减息,暗地是里刮银子。沈从云得知后,立刻派兵抓人,同时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三省全民监督活动。根据百姓的举报,两江三省先后十几个官员被沈从云拿下,反正都是些屁股不干净的,沈从云拿下后罪名都是现成的。在这些官员的接替人选上,慈禧又一次表现出对沈从云的忍让,基本上沈从云提名的官员,都顺利的通过了。
慈禧的连续忍让,让沈从云看清楚了一个事实,京城里现在已经闹腾的相当厉害了,尤其是翁同龢为首的帝党,利用强学会的报纸,大肆宣扬维新,宣扬学习英国、学习日本。什么意思?还不是要为光绪夺权造势?
沈从云在对待光绪这个敏感的问题上,一直保持着距离,从来不公开见帝党的人。虽然沈从云也喊了两嗓子要维新,不过还是加上了一句,“维新之事,还应谨慎,纵览西方各国模式后,取起可用着为之,不可事事照搬。”
至于梁启超后谭嗣同,多次求见沈从云,都被沈从云拒绝了。
光绪在通过翁同龢的专呈,三次拜读康有为的上书后,屡次想召见康有为而因品级问题而不能成,后来还是奕譞出了个主意,光绪想问点啥,就让大臣传话给康有为。
这样的一个方式,在1898年1月24日这一天,造就了历史上康有为舌战群贵的一幕。
西花厅!西游归来的李鸿章、翁同龢、荣禄、刑部尚书廖恒寿、户部侍郎张荫衡等五人,作为皇帝传话的代表,在这里等待这康有为的到来。
荣禄首先发难道:“祖宗之法岂可随意改变?”很明显,这个问题问的比较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