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嫂嫂。”夏志全恭敬地行了一礼。
曹氏侧身避开了,忙道:“使不得,使不得。”
第二日早饭后,姜氏与曹氏就朝李家去了,李家听了曹氏所说的三个日子,想着自家闺女儿也不小了,两边商议后,文定在十日后,大婚定于来年开春,三月初十。
两婆媳回来后到堂屋商议起亲事来。
“老大家的,十日够呛,你捡着紧要的置办。”姜氏道。
“娘,十天虽说有些紧,不过媳妇想着,咱家人口本就不多,况就一个亲弟弟,怎样也要办的周全,这十里八村传开来,咱家与亲家脸上都有光。”曹氏道。
这一席话倒是说到姜氏心坎上去了,瞧着大媳妇是越看越满意,难得上前拍了拍曹氏的手。
“也别浪费了,咱家才好过一点。”姜氏道。
曹氏笑着应诺了。
晌午饭后,夏志全见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想着铺子需要人,便起身前往镇上。
东厢房:
“阿花,来,咱家商议着将你二叔娶亲的聘礼定下来。”夏志安道。
“好嘞,这些阿花也不知晓多少合适,爹娘定下便是。”夏花道。
“按理,平常村里中等人家娶媳妇除去酒席,花费在十两银子左右,也有家境贫困的,一匹布娶亲的大有人在。”思及此,瞧了眼曹氏,愈发愧疚,当初家境艰难,一家人刚好够吃,给亲家置办的聘礼不到二两银子。
曹氏见此,估摸夏志安想到了娶自己那会儿子,于是道:“他爹,以前的都过去了,那也是没法子的事儿,现在不是愈发有奔头了么。”
夏花瞧着两人神色,不由地打趣了几句,一时间气氛又轻松起来。
“爹,那上等人家娶媳妇花费多少?”夏花道。
“二十两。”夏志安道。
“娘,酒席得花费多少钱?”夏花道。
“你奶说猪鸡鸭等食材不必去采买,除去这些,庄稼人的上等酒席按照二十桌,三天来办还需要花费约莫十两。”曹氏估算着。
“爹,娘,阿花有个提议,除去家里有的食材,加上酒席,咱家就按照五十两置办,你们看如何?”夏花道。
两人相视一看,这样的手笔在十里八村是头一份了。
“阿花,不是爹舍不得,咱就这一个亲弟弟,只是按照这个数,会不会太过了,外面还以为咱家有了几个钱就猖狂呢。”夏志安道。
“爹说的在理,不过人一辈子娶亲就这一回,何况即使不这样,外面的人还是一样的会传,不如咱夏家就大办一场咋的了。”夏花道。
两人瞧着夏花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模样,倒是欣慰多于担心。
“行,先这样定下,爹再去给你爷奶说一声,看看二老的意思。”夏志安道。
三人商议妥当后,夏志安上堂屋去了。
老两口一听,又惊有喜,这样的聘礼是顶顶的了,只是他们所顾忌的与夏志安一样。
“老头子,咱家也不是啥大户人家,这样可行?”姜氏道。
老爷子沉吟半晌,道:“行,咱老夏家也风光风光。”
姜氏一听,自是知晓他在想啥,不过这会儿子心情舒坦,也没呛声。
晚饭后,众人坐了会儿子,各自回屋了。
东厢房,夏志安一家正商议着明儿采买聘礼的事儿。
“爹,娘,阿花来写,你俩说,咱们将要买的一一列出来,明儿就照着上面的买。”夏花道。
青叶与小慧忙去拿了纸笔墨等,铺开来。
约半个时辰,三人商议着写好后,各自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