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斌单独留下一个曹彬,闭门密谈,要求曹彬打前站,先回京师探听消息。
&ldo;国华!自己做事,自己知道。&rdo;他说:&ldo;我在成都就想告退,为来为去为的是:想保全一个面子。照现在这样子看,回京是凶多吉少;我想请你先回去看一看,当然,也要靠你疏通。&rdo;
曹彬知道遭遇了极大的难题。所谓疏通无非解释;天威不测,何能冒昧陈奏?就算皇帝召见,垂询经过,也只能看情形进言,皇帝听不听,是件毫无把握的事。而且自己既不能一手掩尽黑白,皇帝又英察果断,决不可能赦免不问。那时候,必有人以为他入京在先,进了谗言;遭受这样的误解,如何还能与袍泽互信共处?
&ldo;你看怎么样?&rdo;王全斌在催促了。
&ldo;我的看法是‐‐&rdo;他把刚才所想到的,很坦率地说了出来。
&ldo;那就这样,你先陪崔、王二人进京。&rdo;王全斌说:&ldo;你就怕他们两个人对你误解,现在同行进京,耳目相及,还有什么误会?&rdo;
&ldo;这倒可以。我遵命就是了!&rdo;
于是,略略料理了一下,第二天一早就动身北上。吴家&ldo;会亲&rdo;之约,当然作罢;不过曹彬还是很体恤张惠龙,将他拨到刘光乂身边办事,这样就可以留待最后一批离开江陵。
因为君命紧急,在路上丝毫不敢耽搁。崔彦进和王仁赡的行装虽重,但身份高了,凡事方便,可以多拨骡马分载;牲口的负担一轻,自然也无竭蹶迟滞之虞,因而较正常驿程早了两日到京。一进京师南城陈州门,早有枢密院特派的干当官在守候的不只陈州门一处;每处守候的人也不只一两个,而是一拨五人,为的是枢密使李崇矩已奉到皇帝的面谕,不能不预作准备。
&ldo;启上崔副帅,行馆早已备下,请过去吧!&rdo;
崔彦进诧异。&ldo;我自有家宅,&rdo;他说:&ldo;何劳代为预备行馆。&rdo;
&ldo;是!&rdo;那领头的干当官姓韩,极其能干沉着:&ldo;请到行馆,另有话奉陈。&rdo;
&ldo;好吧!&rdo;王仁赡已知不妙,劝崔彦进说:&ldo;既然如此,我们就先住行馆,把行李发回家去。&rdo;
&ldo;启上各位官长。&rdo;韩干当官将视线扫过了崔彦进、王仁赡和曹彬:&ldo;枢密院奉官家面谕,蜀中班师将帅的行装辎重,须先查验奏报,再行发还。&rdo;
抬出&ldo;官家&rdo;,谁敢作声?崔彦进和王仁赡神色大变;曹彬见这种情形,怕崔、王二人的脸色,已引起他人的怀疑,因而轻视,随即泰然说道:&ldo;自然遵诏办理,你点收吧!&rdo;
&ldo;是!&rdo;韩干当官说:&ldo;一起都运到行馆,再作道理。我们也不敢擅动,须等上头派人来看。&rdo;
一到行馆,行李都加了枢密院的封条;接待贵客,却甚殷勤,但崔彦进和王仁赡都有被软禁了的感觉,自是悒郁不乐;曹彬自是泰然,但不能自己,此时须为崔、王二人帮忙。一面劝慰,一面写了信给李崇矩,说远征班师的将帅,功罪未明,先受看管,各人心中是否感到委屈,姑且不论;所予民间的观感,不可不加顾虑。最后建议,即速奏明皇帝,速加处置。
这封信很有效验‐‐实际上李崇矩也正在为此事跟宰相赵普商议,想请皇帝召见,要当面奏请,从宽处置,先放崔、王、曹三人回家;不过接到曹彬的信,就更容易说话了。
&ldo;曹国华本来是&lso;陪绑&rso;,没有他的事;昨日官家还面谕:曹彬可以不必看管。只是视同一体,功罪如何,在此刻来说,都还不分明,当然未便例外。现在就拿他作个题目吧!&rdo;
果然,皇帝先指示,单独释放曹彬;经赵普说明这一番道理,李崇矩又格外解释曹彬的用意,在保全禁军的威严体面,而崔彦进和王仁赡也决不致畏罪自杀。于是,皇帝为了不忍让曹彬蒙辱,准了赵、李二人的奏请。
&ldo;王全斌呢?如何不回?&rdo;皇帝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