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立代王
赵武灵王把要立公子章为代王的想法同肥义说了,肥义不同意。
神农问其原因,肥义详细解释。
起初,肥义以为立公子章为代王是赵武灵王的过分溺爱。但慢慢的,肥义明白了赵武灵王的真实用意。
肥义是个忠厚能干的胡人后裔,他的想法是,自己是国家的丞相,那么就要为国家负责,自己是赵王何的老师,那就要对赵王何负责。
而且肥义精心辅佐赵王何,使赵王何已经很得作王的精髓。肥义为赵王何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势力范围,赵王何的羽翼已成。
根据肥义的观察,赵王何是个与他父亲一样渴望荣耀的人,如果赵国再出现一个王的话,不管是谁,赵王何都不会容许,赵国必然要有一场血战。
事实上,肥义也正是以铁血来教育赵王何对待王权的态度,决不允许任何人对王权有所觊觎。王权不稳,国家必乱,这里不只是一个个人荣辱的问题。
肥义对赵武灵王虽然很有感情,但国家大义却不允许他支持赵武灵王的悖逆。支持赵武灵王的想法就等于将赵国分成了三部分。
公子章的能力,肥义是深深知道地,对于公子章暗借羽翼,肥义也是了解的。
公子章一旦为代王,立即就会有大批的臣民归附他。赵武灵王就更不用说了。
肥义对赵武灵王的拒绝也采用了冠冕堂皇之词,以国无二日、百姓方宁来明说立公子章为代王的不可,同时暗示赵武灵王重新执政这个想法的危险性。赵武灵王悻悻而去。
势同水火
肥义在送走赵武灵王后,就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向赵王何讲了。
赵王何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与肥义商议了对策,赵王何的一切外事由肥义代办。肥义命令可靠的胡人将领信期日夜守护赵王何。
这个时候,公子成与大臣李兑听说赵武灵王代公子章讨封不成后来见肥义,表达了对赵王何处境的忧虑,表明愿为王效劳。
宗室重臣阳文君赵豹来见,提醒赵王何与肥义早做准备。
肥义让李兑与公子成移往都城外,拿着赵王何的兵符,准备随时起兵勤王。
让赵豹坐镇HD,不许外地军卒入城。赵王何则严控兵符,肥义则注意收集情报、统筹安排。
赵武灵王本以为自己代公子章讨封必成,不想被肥义拒绝。肥义拒绝则赵王何更会拒绝。
于是,赵武灵王将讨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意在激公子章与赵王何争斗,自己好以调和的身份,重新执掌朝政。
公子章与田不礼果然十分怨恨赵王何与肥义,对于父亲的默许,公子章决定采取行动。
由于赵豹对HD的防卫很严密,赵王何也只是听政时才得一见,公子章与田不礼无法下手。
赵王何对赵武灵王的调兵也控制得很严,赵武灵王知道赵王何已对自己有所防范。
这激起了赵武灵王更大的斗志。此时,赵武灵王已经不把赵王何看作自己的儿子了,而是作为自己最大的对手。
沙丘之变
都城里看管很严,赵武灵王想了个主意,以在沙丘选看墓地为名,让公子章与赵王何随行。
赵王何没有办法,只得在肥义和信期的陪同下随行。
到沙丘后,赵王何居一宫,赵武灵王与公子章居一宫。
田不礼劝公子章形成杀赵王何的事实,再控制赵武灵王,既而以奉赵武灵王之命的名义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