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见过太上皇殿下!”
就在他们说话之间,刘仁轨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
这个年代,没有提前安排的情况下,还真是有点难预测李渊什么时候会到上海。
除了之前在《大唐报》上看到了一些报道,刘仁轨可以说是没有做任何的准备。
要不是码头上有人反应够快,他压根不知道李渊来了。
“平身!随意点,朕如今就是出来转悠转悠,你忙你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上海县如今日新月异,你这个县令应该也是很忙的。”
李渊现在的心态是彻底的调整好了。
很多事情一旦看开了之后,就好办了。
吃饭香了!
睡觉好了!
人也不焦虑了!
“上海县的发展都是全县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微臣不敢居功。
陛下之前专门安排人传来了口谕,让微臣有机会好好的陪着太上皇看看上海县的情况。
陛下对上海县的期待很高,这里的许多情况都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能够看到大唐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一些脉络。”
虽然刘仁轨压根不知道李渊什么时候会来上海。
李承宗也没有专门安排人过来说什么。
但是有机会让李渊见识一下上海县的情况的话,曾经确实说过了。
“哦?那朕倒是真的要好好看看了。之前在《大唐报》上没有少看到上海县相关的各种新闻。
朕还真是颇为好奇。听说短短几年时间,这里的人口数量就已经超过十万人了?”
对于封建王国来说,人口就是最主要的战略资源。
也是朝廷考核下面的各个县令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唐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的大唐,还没有到达人口最高峰的时候。
天宝末年,盛唐时期有五千多万人口。
如今也就三千万左右,甚至还不到。
但是大唐的统治区域却是非常的大,全国有一千来个县。
可想而知,大部分的县,人口都是不到十万的。
甚至还不到五万。
刘仁轨能够将上海县搞到十万多人,显然还是非常了不起的。
“陛下,已经突破了十五万了,明年就有希望突破二十万。
如今江南造船厂、晒盐作坊、鲸油蜡烛作坊等各个作坊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上海县码头等建筑和道路的修建,更是对人口需求也非常旺盛。”
刘仁轨将上海县最新的消息汇报了一下。
这让李渊更加的惊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