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使英国加速运转起来了,并且将其放在迄今仍保持的那种海上霸主的位置上,而使在贸易和斗争中总是与其为敌的对手望尘莫及。作为战争的结果,荷兰在海上一无所获,既没有得到殖民地,也没有得到基地。与法国签订的贸易条约虽然使它与英国享有同等待遇,可在拉丁美洲,它没有象其它盟国那样得到一块立足之地,实际上,在议和的前几年,尽管这个联盟仍然扶持卡洛斯,但是英国首相早已背着荷兰与卡洛斯签订了一个条约,英国已实际上垄断了西班牙在美洲的贸易,表面上是与西班牙共同分享这种贸易,实际上是它一国垄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个条约被公开了,它给荷兰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是因为当时英国对同盟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它不会受到被其它盟同遗弃的威胁。荷兰在陆地上获得的只是占领了奥地利尼德兰的一些设防地区,即历史上有名的&ldo;屏障城镇&rdo;,这对增加荷兰的税收、人口和资源并不起什么作用,也无助于它必须依靠军事机构来增强国家实力。荷兰,可能是不可避免的,放弃了使其繁荣兴旺和使其在各国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举措。由于它在大陆上的处境十分危急,曾导致它忽视海军,以致在上次战争中的私掠船巡航战时期,它的运输业和贸易遭到了巨大的损失。尽管整个战争期间,它一直趾高气扬,可其虚弱的征兆已明显地显现在武装力量的衰退上。所以,尽管北部七省达到了联盟发动的战争的主要目的,并没让西属尼德兰落入法国人手里,可它是得不偿失的。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没有参加欧洲战争,并退出了欧洲的外交舞台,部分原因可能是它看到它从战争中得到的太少了,更主要的是由于它实际上已十分虚弱,已经无能为力。在进行了这场艰苦的战争之后,出现了一种反思,它毫不掩饰地说明了一个领土范围狭小,人口较少的国家所固有的软弱性。北部七省从签订《乌得勒支和约》开始,明显在走下坡路;然而,实际上的衰退比这还要早。荷兰不再被列入欧洲强国之列,其海军也不再成为外交斗争中的一种军事因素,随着国家的全面衰落,贸易也在衰退。
余下的问题只是简单扼要的谈谈战争对奥地利和德意志诸邦造成的影响。按照和约的规定,法国让出了莱茵河屏障和莱茵河东岸的一些设防地区,前面已经提到,奥地利得到了比利时、撒丁、那不勒斯和位于意大利北部的一些西班牙领地。但是,奥地利仍在许多方面表示不满,尤为不满的是没有得到西西里岛。此后,在它得到该岛之前,一直不断地为此进行谈判。对于德意志诸邦和整个欧洲来说,一件比奥地利获得这块遥远的异国地区更重要的事情,是普鲁士的崛起。这场战争一开始,普鲁士作为一个属于新教徒的国家和好战的王国,使其注定要加入反对奥地利的斗争行列。
上述这些就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主要结果。这场战争是自十字军东征以来,欧洲所经历的一场规模最大的战争,其主要军事行动都是在陆上进行;它是有史以来两位最伟大的将军,马尔伯勒和欧仁亲王指挥的。这场战争中的布伦海姆之战、拉米伊之战、莫尔佩克之战和都灵之战,即便不甚了解历史的读者,对这些名字也并不陌生。与此同时,一大批有才华的人在其它战场上,在福兰角、德意志、意大利和西班牙也屡建战功。而在海上只进行过一次规模虽大,却不值得一提的战斗。我们仅仅根据目前这场战争所产生的直接的结果,仍然可看出究竟是谁从中得到了好处:是法国吗?其唯一收获是使波旁家族的一名成员继承了西班牙王位。是西班牙吗?它得到的只是一个波旁家族的国王,而不是奥地利王室的国王;使它与法国结成较亲密的联盟。是荷兰吗?它确实得到了设防城镇作为屏障,但是它的海军被毁灭了,而且它的人民也已经疲惫不堪。最后,是奥地利吗?虽然它用海上强国的钱去打仗,并且得到了诸如尼德兰和那不勒斯这样一些沿海国家。显而易见,得到好处的,难道不是那个逐步把这场战争局限在陆上进行,和目光越来越盯在陆上收益的国家吗?或者更确切地说难道不是英国吗?他们确实为大陆战争付出了不少的代价,甚至还动用其部队进行支援,可在此期间,它正逐步建立起海军,并不断加强、扩大和保护它的贸易,占领了一些海上阵位。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其海权的创建和不断发展是建立在其竞争对手、朋友和敌人的毁灭之上的。强调英国海军的发展,并无意贬低其它国家的收获;把它们列举出来只能更清楚地说明英国的收获是巨大的。法国的收获是它的后方不再是一个敌人,而是一个朋友,可它的海军和海运却败落了。西班牙的收获是经过一个世纪的政治僵化之后,使它密切了与法国这样充满生机的国家的相互往来,并保全了它曾受到威胁的大部分领地。荷兰的收获是它最终摆脱了法国的入侵,使比利时掌握在强国而不是弱国手中。奥地利的收获无疑主要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制止了它的世敌的发展,并且还得到了西西里和那不勒斯,以其为基础在英明政府的领导下还可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然而,无论哪个国家的收获,甚至这些收获并在一起,在重要性和可靠性上都无法与英国的海上力量相比,它在奥格斯堡联盟战争期间就开始领先,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依靠它,运用一支没有敌手的军事海运力量,在其它国家处于疲惫不堪,无暇他顾的情况下控制了公海上的主要贸易。并且这支海运力量在当时世界上所有有争议的地方都有安全可靠的基地。尽管当时英国还没有开始创建其印度帝国,可它的强大的海军优势,能够控制其它国家与这些富饶的遥远区域的交通线,并且使它能在不同国家的贸易地区产生的争议中坚持其意志。它的贸易曾使其繁荣兴旺,并保持了它的同盟国的军事实力,尽管在战争期间受到了敌巡航舰的堵截和骚扰(对此,处于百忙之中的英国只能在局部地区予以注意),可当战争即将结束时,却呈现了一种崭新的局面。世界各国都已精疲力竭,人们都渴望重新富强和从事贸易,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财富、资金和海运上,像英国这样做好了准备,能促进和取得每项事业的优势,并且凭借这种优势,通过合法和不合法手段促进商品交流。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利用它的聪明经营之道和其它国家的疲惫不堪和资源枯竭,不仅使它的海军,而且使它的贸易逐步发展壮大。的确在那些危险的海域会经常遭到法国不断派出的那些肆无忌惮的巡航舰的阻袭,海军的作用就是安全护航,因此,它越来越多地为商船所雇用。与荷兰相比,由于英国的商船受到较好的保护,而获得安全远洋运输公司的美名,自然运输业也越来越多地落入了它的手中。一旦喜欢雇用他们的习性形成了,很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