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可以编一个龙套,比如叫明辉,就按明谊的模子去套,然后大家自己对号。但这样,我就要花费很多的笔墨,去交代这个人的背景,心态,能力……,最后,他的行为才是合理的
总之,我要生造一个人。那样似乎就会削弱本书的主线。
但直接写,明谊去谈判,那么,这个人的一切行为,都有历史模板直接对照,免掉很多口舌。
镇压太平军的清军将领也一样,没有他们,也会有别人,在历史的洪流里,名字只是个标记。这段时间的绿营,真的是npc,既然是npc,我也就不费精力去安排。
如果一定要解释,那么镇江之战,腾出了大批高级武官的位置,貌似也说得过去
另一方面,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甚至骆秉章,罗绕典这些人,他们会因为时代背景的变化而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所以这些人,我都用了一节甚至几节去交代他们的出场。
正文锡伯族西迁新疆伊犁屯垦
更新时间:2011-9-159:01:51本章字数:1161
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为了加强伊犁地区的防务,从盛京将军所属的盛京、开原、辽阳、义州、金州、兴京、牛庄、抚顺等15处,抽调锡伯官兵1020名,连同眷属四千余名迁移到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地区屯垦戍边。从此,锡伯族形成了东西分居、小聚居大分散的局面。
奉命调遣的锡伯官兵于1765年(乾隆三十年)抵达乌哈里克城(今伊犁霍城县境),在此休整半年。锡伯军民原编为十个扎兰(队),抵达伊犁后,伊犁将军将十个扎兰缩编为六个牛录。伊犁将军根据锡伯族军民的生活和生产特点,决定将他们安排到伊犁河南察布查尔地区屯垦戍边。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伊犁将军命锡伯族军民向伊犁河南岸迁徙。他们迁到察布查尔地区后,根据实际人口(到伊犁后经查,跟随而来的和途中降生者700余人),伊犁将军增设两个牛录,&ldo;以为八旗&rdo;。经朱批允准,在原有佐领、骁骑校各六员的基础上,增设佐领二员、空蓝翎4员,将原有1000余名官兵分设八旗,每旗为一个牛录,每牛录各设佐领1员、骁骑校1员、空蓝翎2员、领催4员、披甲121员不等。八旗设领队大臣1员,总管、副总管各1员。并奉旨颁发新的总管关防和佐领图记以及八旗旗纛:一牛录为镶黄旗,二牛录为正黄旗,三牛录为正白旗,四牛录为正红旗,五牛录为镶白旗,六牛录为镶红旗,七牛录为正蓝旗,八牛录为镶蓝旗。其中一、三、五、七牛录为左翼四旗,二、四、六、八牛录为右翼四旗。至此,伊犁锡伯营基本组建。按清制,锡伯营领队大臣由满族官员担任,驻惠远城,总管、副总管治理八旗事务,其办事机构为&ldo;总管档房&rdo;,设于本营;八个佐领分驻八个牛录,其办事机构为&ldo;旗下档房&rdo;,他们与骁骑校、领催等管理牛录的军事、生产及民间诉讼等一切事务。锡伯营的组织结构是逐步得以完善的。1814年(嘉庆十九年)将满营空蓝翎二缺移至锡伯营。1829年(道光九年)又增设防备2员,添设前锋校四员、前锋36员,至此,锡伯营设有领队大臣1员,总管1员,副总管1员,佐领8员,防御4员,骁骑校8员,前锋4员,委官8员,空蓝翎6员,空金顶64员,委笔帖式2员,领催32员,前锋36员,披甲1300名左右。
清代的伊犁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央。伊犁将军坐镇伊犁,管辖天山南北。清政府调遣锡伯族军民驻防伊犁地区,主要任务是戍边、防守台站、驻守卡伦,换防喀什噶尔和塔尔巴哈台。
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管辖,设立了众多的卡伦和台站。其中锡伯营管辖的有18处,如固尔班托海卡伦、安达拉卡伦、沙巴拉托海卡伦、托里卡伦、马哈沁布拉克卡伦、春稽卡伦、乌里雅苏图卡伦、额木察罕乌苏卡伦、霍依图察罕乌苏卡伦、塔木哈卡伦、察罕托海卡伦、托赉图卡伦、沙喇托罗海卡伦、厄楞莫多卡伦、头勒克卡伦、察林河口卡伦、塔木哈色沁卡伦、大桥卡伦和达尔达木图卡伦。
正文从《十月围城》看大清特种部队。原创:猿首需要肥皂
更新时间:2011-9-159:01:51本章字数:4793
北洋水师海军陆战队两栖侦搜营特务连
在《十月围城》一片中任达华扮演的方将军及其手下的原型实际是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海军陆战队两栖侦搜营特务连,这是当时清廷最精锐的海军特种部队,曾经多次执行对日军基地吴港的武装侦察,并且在海上击溃了由日本北海道渔民组成的水鬼畜海军突击队。在甲午海战的陆地战场上,多次深入敌后执行破袭和斩首行动。击毙击伤师团长级别军官2名,破坏敌锚地及前进补给点4个,特务连的敌后行动都贯穿始终。尤其是在对日联合舰队东一号锚地的破袭作战中,特务连的狙击手曾经瞄准当时正坐镇三笠舰的大将东乡平八郎,可惜由于射击距离太远并未击中。
在旅顺港沦陷的前夜,接到丁汝昌密令护送特使前往天津港求援。经过千辛万苦杀出重围后安全护送特使抵达天津,正要返回旅顺作战却传来了旅顺大屠杀的消息。
这支部队因此被改编成为直隶提督聂士成统领的武威前军侦察大队,为了表示不忘甲午战争之耻,这支部队的标记定为一个滴血的刘公岛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