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行了,行了,这么多名词太复杂了。我明白你的意思,部队要编成3000--5000人的师或者旅,在师的内部,是由军官和士官构成雷同的框架,然后再把平民填进去。&rdo;
&ldo;军官和士官构成的框架,太对了,您真是个军事理论的天才。&rdo;
&ldo;这就好说了,&rdo;楚剑功暗暗想,&ldo;设定嘛,我最拿手了。&rdo;楚剑功接着对杰肯斯凯说:&ldo;师以下单位,我们叫他&ldo;营&rdo;,营分作四个连,连分为四个排,排分为四个班,每班10人,含目长,兵目各一人。这样推上来……&rdo;楚剑功心里默默的算,&ldo;每营加上军官,鼓手,号手,旗手一共700人左右,以后有了炮兵再加。朱雀军现在可编成3个营,多出来一百余人给我做军部。&rdo;
&ldo;我们根本没有合格的军官。那个北京来的贵族武官也不行。他不了解燧发枪的战争。&rdo;
&ldo;这样,各营的管带帮办先空缺,我有三十三名亲兵,你再从前几日训练中表现出色的人中选一选,我们任命,12个外委千总,四十八外委把总,以及各班的目长和兵目。外委千总全部由我的亲兵担任,把总也优先安排他们。&rdo;以楚剑功正七品的职事,只能任命不入流的外委官,如果任命正式的把总就需要曾国藩下文,而他也不想让曾国藩和这些一线的军官们多亲近,更不想这些人觉得自己受了曾国藩的提拔。
&ldo;我是有一个名单,其中大约有一百人,训练非常刻苦。&rdo;
&ldo;除去当把总的,其他人全部调入军部。把他们作为士官培养。&rdo;
这是编制问题,下一步呢,下一步是什么?
&ldo;军装,军装。&rdo;杰肯斯凯说,&ldo;我实在不能忍受你们的对襟袄,大裆裤。用拿破仑的法军军服吧。&rdo;
&ldo;那就用西式军服,不过铜扣太贵了,用包布的木扣。我们也没有呢子,只能用布,嗯……用灰布吧。&rdo;
&ldo;那军帽呢?军官用法军骑兵军帽,行不行?&rdo;杰肯斯凯兴奋的说。
&ldo;用草帽好了。不能学贵族那一套,羽毛,花饰一律不要。革命军队嘛,就要有革命军队的样子,对吧?&rdo;
&ldo;很对。&rdo;杰肯斯凯有些无奈,&ldo;军靴怎么办,想来你也是没钱装备了。&rdo;
&ldo;布鞋,打绑腿。如果有条件的话,冬天配发棉鞋。别说这些了,谈谈具体的练兵原则,照搬100年前的《沉思》吗?&rdo;
&ldo;我早就考虑过了,&rdo;杰肯斯凯突然眉飞色舞,不知从哪里摸出一叠纸来,&ldo;这是我参照欧洲的战争经验,和你们的《纪效新书》写成的最实用的兵书。&rdo;
楚剑功拿过来读
……
军队的分队原则:一支军队分为主力、前卫和侧卫。这使军队获得了更大的机动灵活性,因为当前卫与敌正面接触时,主力便可展开或对敌实施翼侧包围。令人感兴趣的是,拿破仑1796年在皮埃蒙特开始其第一次战役时所采用的便是这种队形。
将部队这样区分后,其指挥艺术在于使各部分处于严格控制之下,保持相互支援距离,以避免任何部分被敌各个击破,同时能在决战关头集中兵力。总的原则是分进合击。
……一支军队分为几个纵队,各纵队可以在平行的或向心的道路上开进并适时会合作战。
……各个分队之间的配合应在平时的训练中加以熟练。
&ldo;为什么这么熟悉?&rdo;楚剑功问,&ldo;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是不是布赛的《山地战原则》?&rdo;
杰肯斯凯笑笑,&ldo;战争的理论都是相通的。&rdo;
楚剑功接着读:
简化迅速并能适应各种地形,应尽可能晚一点并尽可能迫近敌人,再展开成战斗队形,因为纵队远较横的战斗队形易于机动;
由于我方攻击点直到最后一分钟才暴露给敌人,敌人必将措手不及。部队一进入敌人的射程,指挥官就发出信号,展开成战斗队形。由于平时受过迅速展开的训练,所有的部队瞬间就可布列成阵,因而在敌人还来不及弄清何处受到攻击时,我方的进攻就开始了
……常进攻队形为密集纵队,前面有一群散兵打头阵;行军速度由每分钟76步增加到100步……
&ldo;这,这是吉布尔的《战术教程》吧?你也太……&rdo;
&ldo;我这本书,本来就是自燧发枪诞生以来的军事理论集大成者。&rdo;
&ldo;那应该以你的名字命名啊。&rdo;楚剑功挪揄他。
&ldo;我已经这么做了,叫做《凯子兵法》&rdo;
呼唤收藏、红票、评论,二更要晚点
正文5修我戈矛
更新时间:2010-10-159:37:51本章字数:3326
1月26日修我戈矛
两千名士兵手执长矛,以连为单位,排出12个四排横阵。
长矛大约18米长,参考了当时燧发枪的长度,装上矛头后,和燧发枪带刺刀差不多。现在朱雀军中,根本没有燧发枪,火铳也只有600来支。楚剑功决定用长矛进行初步的队列和白刃训练。
杰肯斯凯演示过法军和英军的拼刺术作为参考,按他的说法,这种法军的拼刺术一往无前,动作简单,最适合军事素养不高的民兵。在即将到来的&ldo;革命洪流&rdo;中,大量的民兵必须迅速掌握一种简单实用的拼刺方法,但需要高昂的士气。而英军的刺刀术以技巧见长,攻势为先但不失稳重,需要长时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