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嘉庆过后谁继承的皇位 > 第172章(第1页)

第172章(第1页)

紧接着的下一份奏折是都御史托津的一个参本,这托津不愧是翰林出身。奏章写得花团锦簇、文辞华美、滴水不漏。不过都是坐在空房里想出来的。他把治河、修筑减水坝、开挖中河、挑挖上河搅在一起,一派横生指责,胡乱蛮缠的气势。看来,驳倒他倒不是很难,便把手中奏折放下,抬头对戴衢亨说道:&ldo;戴大人,这些弹劾奏章?&rdo;戴衢亨道:&ldo;尽阅无妨。&rdo;徐端说道:&ldo;兄弟都已阅览过了,可是,如今马家楼的决口尚未堵决,已近两年了。如果再有人密告我有意拖延,耗费工期,以图钱粮,那兄弟的罪可就大了。&rdo;

戴衢亨望着满脸红光的徐端道:&ldo;哦,马家楼一事,我已经跟皇上说了,事情很明显,一是石料不够,二是监工不严。按理说,你也有一定的责任要承担,为什么不挺起腰杆呢?你只知自己两袖清风、廉洁从政,可是你毕竟是负责马家楼工程的。做人要清正为本,遇事要斟酌损益。你看你,身为几任河督,却一副穷酸之象,恕我直言,我并非希望像其他人那样从中谋利,但是,如果筹划得当……&rdo;徐端端起酒杯,又要一气抿下,两眼噙泪道:&ldo;哎,一言难尽啊!&rdo;

忽然像是想起什么事的,戴衢亨低声问道:&ldo;别想你的马家楼了,还有件最要紧的事儿,皇上昨个早朝刚退的时候,特意把我叫到上书房说是有一封奏章也牵扯到你,让我特地问你一声。&rdo;徐端放下酒杯,一愣神,忙打断戴衙亨的话:&ldo;什么事?&rdo;

呷了一口热酒,戴衢亨放下筷子,正色地说道:&ldo;听说,你们修河时,整出了不少泥沙淤积的良田,这些田在马家楼还没塌倒之前都是有主的吧,而且还都是当地的豪门望族或一班致仕还乡、解甲归田的官员。&rdo;徐端紧皱一下眉头,点首表示确有此事。戴衢亨说:&ldo;可你们并没有发还给他们,还有部分良田被你们卖掉了,或是送给治河的民工权作酬金了。有没有这回事?&rdo;

嘉庆皇帝--03

03

徐端过了半晌才拈须道:&ldo;哦,对了,有这么回事。可是,戴大人,你是知道的,工钱少得可怜,不以此方法来激励民工的积极性,那工期何日才可完成?&rdo;

戴衢亨重重地拍了一下桌角,叹气道:&ldo;我就怕这件事情啊,你想,那些致仕还乡的官员,所属的田地多半是经过花钱置购的,当然也有嘉庆皇上赏赐的,如此官夺民田,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万岁爷本来就对河工大小官员年年花钱成千上万,而水患不断的现象深恶痛绝,如果那些官儿再来奏折之类的,肯定适合皇上的心意,看来皇上是要动怒的,怪不得,我在皇上面前曾暗示在殿前接见你,皇上一直未曾松口,这件事肯定起了极大的负作用。&rdo;

一直低头啃着黄晶晶的蒸蟹的大顺一听,就把一只肥胖焦黄的蟹鳌放在桌上,吮了一下手,火气腾地一下就上来了,怎么,连这事儿也传到京城里去了,哦,修河时候,那般脑荡肥肠的家伙个个铁公鸡‐‐一毛不拔,等整出地里,又要归还于他们,哪有这等好事。大顺记得,徐端吩咐他下去筹粮时,手拿白花花的银子竟买不到粮食,要那些富户乡绅筹资措银时,个个叫苦连天,可哪家不是妻妾成群,连家狗都喂得通体油亮,一个不小心,大顺还差点撞在了狗嘴上呢。工程毁了,他们受了灾,可受灾的何止他们几家?等河修好了,想白白要回那大片土地,良心都没长正呢。再说,原本他们的田亩本本是很少的一点,一经开挖、搬运自然大了许多倍,都要回去?瞎了眼了。

本来在这种场合,是没有他说话的份儿。可他性格耿直,又实在忍不住,想到正是因为这次关系,才导致徐大人不能觐见皇上的,更沉不住气儿,便三步并做二步绕过桌沿、对戴衢亨长长一揖道:&ldo;戴大人,容小人说上两句,&rdo;不等戴衢亨答不答应,开口就啐道,&ldo;好嘛,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河治不好,治河的人便该扔进河里喂王人,说是他们无能、延搁工期,恶毒的就说私饱中囊、侵吞财物,河治好了,又把淤出来的良田平整修复之后,卖给田主,又说我们是霸占民产的赋人,成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反正干什么都是错,好也罢,歹也罢,左右都是错,里外不是人,我、徐大人,谁也不用来治河了,坐在家里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算了,玩腻歪了,厌倦了,站在别人身后,挑挑毛病,找找刺儿,拔拔火儿,拌拌碴儿,随意甩上几篇弹劾文章。这样,官可以越做越大,名声自然会越来越高,嗯!这倒不错,可有谁像我们家徐大人这样半饥半饱、还得操些正事,一面应酬上司的指责,一面心甘情愿地与河工们一起担土运石,累死累活,一心扑在工地上,拯救百姓于水患之中?&rdo;大顺越说越急,&ldo;这些事情,那些官爷们可上奏皇上了吗?全是他妈的属驴的,见着麦糠就一声不吭,套站绳索就四蹄倒退……&rdo;徐端见状,不由得把脸一沉,生气道:&ldo;大顺,谁让你在这儿发牢骚,好吃好喝还堵不住你这张嘴。&rdo;大顺急忙收住,临来京城时,徐端再三嘱咐他要管好自己的口声,要谦虚,保持沉默,不能盛气凌人,出了乱子,他也担待不起,在这天子脚下,出出进进的官儿全是几品级的,再加上众多的王府家人,谁也惹不起,更不能在京城的官员面前露出丝毫怨气。讲的不好,不但与事无补,还极有可能引火烧身。大顺不情愿地吐了吐舌头,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