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彭山闻言笑了笑道:&ldo;要是有拿不准的地方,可以找我们这几个老家伙给你看看。尤其是你路叔,他可是专业的,还是个写作狂人。&rdo;
谢晋生此时也恢复正常神色,闻言不由得哈哈一笑道:&ldo;路陶这老小子,一天一篇短篇,少说三千多则一两万字,不写完不睡觉。这些年,再苦也没见他断过。&rdo;
谢灵闻言不由得肃然起敬,老人看着年纪不小,头发花白,被下放在林场,除了干活,还在空余时间进行创作,这种精神值得谢灵尊敬。
路陶不理会俩人,只看着谢灵态度友善,乐呵呵开口道:&ldo;别和你路叔客气,写作上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就来找我。我和刘老头的院子挨着,等咱吃完饭,我就带你去认认门。&rdo;说着,就冲里面喊一声:&ldo;老北,你在厨房生蛆呢。&rdo;
厨房里拱出个脑袋道:&ldo;说什么屁话呢。今天来了俩小友,可不得做好点。&rdo;
老北,当年大名鼎鼎的炊事班师傅,一手好厨艺,刘建的面条就是他教的,这人徐锐也认识,不过交流不多。
而老北最崇拜武力值高的人,在他看来,徐锐就是他的贵客,可不得好好招待。
路陶显然知道他的性子,这会儿无奈一笑,呐呐道:&ldo;这家伙,以前我来可没见他这么郑重过。&rdo;
老北和徐锐谢灵同省人,一手刀工十分出色,刀削面嚼劲儿十足,制料美味,一群人吃得起劲儿。
谢灵更是竖起大拇指,赞道:&ldo;北叔,您这面劲道。&rdo;
临走时,徐锐还默默地跟老北交流几句关于做饭方面的经验。
离谢灵开学还有四天,谢灵两人同刘建认识了些长辈,接着便为在京都安家做准备。
同时,谢灵在信纸上写下离家后的第一封信。
本来她们刚来京都就应该往家里写信的,不过谢灵觉得既然来了京都,就应该为家里孩子长辈准备些礼物。
她们来到京都的第三天,谢灵徐锐两人专门去了天/安/门,租了一台相机给天/安/门照了一张相。
两张相片连同谢灵准备的礼物以及一封信一起被寄往老家。
两人从邮局出来就前往和沈彭山约定的地方。
熙和胡同,胡同北口宽约6米,到中间变成10米,再往南窄成4米,一直到外交部街。可能是胡同里居住的文人多的缘故,胡同气氛安静沉稳。
谢灵夫妻俩穿过街道,观察周围环境,第一印象便十分满意。
一条胡同两人走了一分钟,在最南边的口子处停下,然后便看见一栋小洋楼,这就是两人今天的目的地了。
第124章灵感
谢灵和徐锐看到面前的白色栅栏,对视一眼,然后徐锐上前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