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实等人回辩,但均辞不达意,言说不通,被也先一句话顶了回去:&ldo;南朝遣汝等此行来通问,非为奉迎。若想皇帝回国,当遣重臣来迎。&rdo;
李实还未回京,趁脱脱不花遣使议和的机会,明景帝忽然又派出右都御史杨善出使瓦剌。
中途,杨善遇见回途的李实,具知他出使的详情,使得杨善成竹在胸,表示可以见机行事,奉明英宗返北京。
其实,明景帝派杨善出使完完全全是敷衍,总想迁延岁月,双方使来使往,把此事一直拖下去。而且,使节出行前,明景帝没有授意礼部给他们准备任何礼品,只让这些人带着嘴去。瓦剌人对收受银帛习以为常,如果见杨善一行人空手而至,没准大怒就更把明英宗留住不放‐‐这可能是明景帝心内的小算盘。
杨善一出境,也先就派出汉人田民为&ldo;馆伴使&rdo;迎接,密伺虚实。田民招待杨善,屏去旁人,说:&ldo;我也是中国人,被迫留于瓦剌效力。我很好奇,前日土木堡之役,大明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rdo;
杨善心中有根,侃侃而言:&ldo;那时候,六师劲旅全被征调南征(讨安南等地),太监王振想邀太上皇幸其老家,扈从不及,军内指挥不一,所以一战即溃。虽如此,瓦剌侥幸得胜,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如今,南征劲卒悉归,有二十万众,朝廷又特别在国内招募有搏击技能的新兵,得三十万人,全都进行神枪、火炮、药弩等军事技巧的专门训练。同时,我们大明在边境地带要害处加强防御,遍植铁椎,马蹄踏上立刻会被贯穿。为了防瓦剌再来,朝廷还招募数千飞檐走壁的刺客,这些人穿营度幕,敏捷似人猿,专为与敌相持时乘夜潜入敌营取上将人头……当然,依现在形势看,所有这些都将无所施用了。&rdo;
田民奇怪,问:&ldo;为何无所施用?&rdo;
杨善:&ldo;和议马上就达成,大明和瓦剌一定欢如兄弟,当然就用不着这些士兵和防御再动干戈了。&rdo;
杨善这张嘴真能说,既吓唬了对方,又留一个大台阶给对方下。
田民回也先大营,具实以告。也先不断点头,和议之意益坚,便决定在大营接见杨善一行使臣。
也先见杨善,咄咄逼人,立刻责问:&ldo;为何南朝减我马价?&rdo;
杨善:&ldo;昔日瓦剌使臣,不过十人,近来多至三千余人,归时皆金帛器服络绎于道,满载而归,大明待瓦剌不薄。&rdo;
也先:&ldo;为什么拘留我数名使者?赐我布帛中,又常有裂幅不足数的情况呢?&rdo;
杨善:&ldo;布帛中有裂幅不足数的情况,乃jian诈通事所为,事情暴露后,已被大明明正典刑诛杀。不过,瓦剌所贡马匹矮劣,貂皮鄙旧,估计应该不是太师您的本意吧?至于瓦剌使臣有失踪者,或中途为人劫持,或被强盗所害,大明拘留这些人又有何用!&rdo;
你一言,我一语,杨善反反复复,历述明帝累朝恩遇之厚,并说天道好生,如今瓦剌纵兵杀掠,定会惹得上天大怒,等等,把也先说得心服口服。
最后,也先出于好奇,问了两个问题。
也先:&ldo;太上皇回国,还临御天下吗?&rdo;
杨善:&ldo;天位已定,不得再易。&rdo;
也先:&ldo;古代尧舜禅让之事如何?&rdo;
杨善:&ldo;尧让位于舜,今日兄让位于弟,皆为善事。&rdo;
也先悦服。
气氛融洽之时,瓦剌平章昂克冷不丁断喝问杨善:&ldo;你们来迎上皇,带什么重礼来?&rdo;
杨善答:&ldo;如果我带重宝来迎上皇,后人会认定你们是贪图宝货才放人。此次我空手而来,归朝后书之史册,后世人皆会称赞瓦剌深明大义,不是贪图财礼的小人。&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