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历史大明朝简介 > 第72章(第1页)

第72章(第1页)

由于欣赏严嵩对自己诚惶诚恐,恭顺有加,夏言便把这位老乡搞到北京荐拔为礼部尚书。听上去是部长级别的官员,其实当时也可有可无的角色,替夏言这个&ldo;国务总理&rdo;打杂而已。

但&ldo;打杂&rdo;弄不好也出事。嘉靖十七年,严嵩差点惹火上身,激起皇帝的恼怒。这年夏天,嘉靖帝心血来cháo,又想让自己生父兴献帝像正式皇帝一样称&ldo;宗&rdo;,把神位迁入太庙供奉。当然,过场还要做,他就把此事下礼部集议。此时的严嵩精神上还残留些书生正气,知道张璁先前&ldo;大礼议&rdo;之举在朝野留下&ldo;媚君要宠&rdo;的骂名,但如果明白反对,肯定官帽不保。好歹在官场混了二十多年,严嵩想打马虎眼,上疏言事时模棱两可,与礼部官员议事时也推三阻四,想以&ldo;拖&rdo;字诀把事情搁置下来。

嘉靖帝眼里不揉沙子,大恼之余,勤奋创作,亲写《明堂或问》一文,遍示群臣,气急败坏地书面质询大臣们&ldo;为何朕爹不能入太庙?&rdo;

严嵩吓坏了。惶恐揪心的节骨眼,毕竟转舵快,他立即表明自己支持皇帝生父入太庙的立场,并详细考订古制,撰写入庙礼仪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从优从崇,使得&ldo;入庙礼&rdo;盛大而隆重,终于博取了嘉靖帝的欢心。

礼成后,严嵩获赐金币,深得皇帝眷宠。

一不做,二不休,严嵩又上疏,建议&ldo;尊文皇帝称祖(朱棣),献皇帝(嘉靖生父)称宗&rdo;,皇帝采纳,朝廷下诏,尊太宗文皇帝朱棣为&ldo;成祖&rdo;,嘉靖生父献皇帝为&ldo;睿宗&rdo;,这个王爷生前只是王爷,沾了儿子与严嵩的光,死后得以进入太庙与明朝诸帝一起大吃冷猪肉。

此次以后,严嵩铁定心要以皇帝为指南针,知道所谓的&ldo;正直&rdo;是不能升官的累赘,&ldo;清议&rdo;如同凉风吹过后就无用处,惟有皇帝的眷念和呵护才是脚跟立稳朝堂的最佳保险。

嘉靖帝生父神主入太庙大礼后不久,严嵩上奏说天上出现&ldo;庆云&rdo;,认定是皇帝孝德感动上天。他奋笔疾书,呈上两篇马屁文章《庆云赋》和《大礼告成颂》。嘉靖览之甚悦,命人把两篇文章珍藏于史馆之中,并加严嵩太子少保。不久,严嵩从幸做陪臣参加各种礼仪,获得的赏赐数目已经与几个阁臣一模一样。

所以,迎合嘉靖帝追崇其生父,也成为严嵩政治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

凡人,皆有酸葡萄心理。夏言见严嵩如此受宠,心中很不是滋味,开始对这位老乡疏忌起来。严嵩深知现在还不能与夏言闹翻,事之愈谨,每每置酒,邀夏言宴饮。夏言常不理不睬,有时答应去,严嵩宾客请柬都发齐了,众僚满堂,老夏又忽然推拖有事慡约;好不容易夏大爷亲临一次,&ldo;薄暮姑至,三勺一汤,宾主不交一言而去。&rdo;让严嵩丢尽了面子。

严嵩恨得牙根痒痒,仍旧一脸诚敬,大事小事皆拿给夏言参决。一次,有紧急公文需待夏言批复,恰值这位夏爷有小病在家休养,严嵩屁颠颠亲自把文件送上门去。夏言心情不好,推辞不见。老严颤巍巍派随从在夏言内宅的院子里铺上席子,高捧公文,跪而读之。

隔窗望见年近花甲的半老头子直腰跪在那为自己朗读文件,弄得夏言心中好不落忍,也觉自己过分了些。同时,他心中踏实下来,觉得自己荐擢的老乡确实一直把自己当恩人,从此不再特别存心刁难、整治他。

严嵩方面,上有帝宠,下有群僚请他办事,连宗藩王爷请恤乞封也要送大笔金宝予他,自然腰杆日硬。同时,他还有个极会走通关节、联络关系的儿子严世蕃。小严一时间在府上收钱办事,捞得不亦乐乎。御史、言官们当然不会闲着,纷纷交章弹劾严氏父子纳贿等事。严嵩很会来事,每次为人办某事他都会事先在嘉靖帝前有意无意的透露,所以,皇帝认定诸事严嵩皆关白过,言臣捕风捉影而已,反而更信任老严办事得体,没有事情瞒着自己。

实际上,当时的严嵩收钱胃口并不多,几千两银子而已。最&ldo;危险&rdo;的一次,是共和王死后,其庶子与嫡孙二人争袭王位。共和王庶子乃小老婆所生,暗中送严嵩三千两银子,老严就答应他袭爵。结果,共和王王妃认定嫡系的孙子当承袭,派人入北京大理寺击鼓喊冤。事情败露后,严嵩忙入见嘉靖帝,&ldo;坦白&rdo;了自己收受银两的事情。由于严嵩先前干事一直卖力,嘉靖帝很可怜这位能臣一脸惶恐的样子,对他说,&ldo;你安心做事好了,不要介意这件事&rdo;,明白表示原之不问。

当然,嘉靖皇帝对严嵩的眷宠,绝非仅仅是好印象或者严嵩能依顺己意办事麻利,最最关键之处在于:严嵩擅长撰写嘉靖帝醮祀时必用的&ldo;青词&rdo;,他是好道的皇帝须臾不可或缺的大能人!

现在的人,如果把&ldo;青词&rdo;是什么讲给他听,肯定不屑一顾甚至可笑:所谓青词,就是嘉靖帝在拜礼道教神仙时表达自己敬崇&ldo;心声&rdo;的表章,一般用朱笔恭写于青藤纸上,所以叫&ldo;青词&rdo;。皇帝本人恭读后,礼拜,然后把&ldo;青词&rdo;焚烧,以使这些谀谄道教天帝们的表忠心辞语上达天听。

虽然&ldo;青词&rdo;纯属诞妄无聊的东西,但撰写这玩艺要极高的艺术素养和那种类似汉赋骈体长文的功夫,不是一般只读经学文章的文人所能写出的。再者,嘉靖帝本人文化修养极高,又五迷三道地迷信道教,对&ldo;青词&rdo;要求非常高,绝对是既要有华丽的词藻做形式,也要有深刻的实在语言表达他自己的&ldo;心声&rdo;。每次醮祀,&ldo;青词&rdo;均是他一个字一个字拜礼时念出,可称是&ldo;字字珠玑&rdo;。

所以,对大臣们来说,撰写几万字的军国大事建议书,反而不如绞尽脑汁写千把字&ldo;青词&rdo;给皇帝留下深刻印象。

后世人一说严嵩多坏多谄媚,往往拿&ldo;青词&rdo;说事,讽刺他是&ldo;青词&rdo;宰相。殊不知,就连好称&ldo;清正&rdo;的夏言本人,起先也是因赞同&ldo;天地分祀&rdo;、以撰写青词才深得皇帝青睐,当初夏言没这一手,也没有日后入阁的可能。

说起嘉靖帝沉溺道教,还有好大一段可讲。入宫的第二年,嘉靖元年夏天开始,年方十六岁的小皇帝已经开始对寺观佛道等事感兴趣,但他当时的宗教观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定型。转年,有暖殿太监崔文,他本人信道教,便引诱嘉靖帝参观各种道教仪式,声称信道可以长生不老。从此,嘉靖帝开始了他长达四十多年的尊崇道教的路程。他先以乾清宫为&ldo;大本营&rdo;,不时在宫中建醮,日夜跪拜祈祷,并下令道士训练十数个小太监尽习道教诸仪式,赏赐无算。当时,首辅杨廷和就上疏规谏,不报。&ldo;大礼议&rdo;稍稍告一段落后,自嘉靖五年(1526年)起,嘉靖招江西龙虎山道士邵元节入宫,封为&ldo;真人&rdo;,日夜大兴醮礼。当时的大学士杨一清,曾进言说皇帝不宜在宫内祀天,嘉靖帝稍稍收敛。杨一清致仕后,张璁依承上命,在钦安殿为皇帝建醮,祈祷早生皇子。夏言得进,也正是因为他受任为&ldo;醮坛监礼使&rdo;,大写&ldo;青词&rdo;,给嘉靖帝留下深刻印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