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下沙村社企业正式开工。陈立顺任厂长,胡静任厂长秘书兼财务,刘意田婶夏嫂子任产品研发及制作,刘意为组长,王栋任销售,招了5名村民作为固定临时工打下手,协助生产非保密产品。
目前食品厂已打通下沙村所在榆县的供销社渠道,主要供应蘑菇酱、蚝油、烤海苔。
同时打通了阳省云市的省级百货公司,主要供应升级包装的果干、米饼、鱿鱼丝、蘑菇酱、蚝油、柚子茶等。
知青们兼任销售,可以把耐放的干货往自己老家等地方销售,按售价的3%提成,邮费由买卖双方各承担一半,每月结算提成。
而黎念楠的下沙村盐碱中和地,已经种下了旱稻、红薯。军营的试验田,除了早期地里的黄豆枯萎以外,其他作物长势喜人,就等着看收获数据。
她也成功通过穹省兴华书店考上了中级鹰语翻译员,拿到了临时翻译人员的工作证,领了一本现代化种植的期刊正在翻译。
村里菌包即将采收,季程提前收到电报,采收前一天到了军营。
“小黎,你这试验田确实长得不错,估计产量比村里的要高一些。到时候数据记录好,尽快报上来。”
“好的,季科长。我再带你去盐碱中和地看下?”
季程蹲下看着地上一块块的牌子,“小黎,我这次回去帮你申请一批实验记录本,你到时候直接挂在每种作物旁边登记吧。
除草、施肥这些步骤也登记下来,到时候我们才好总结验证是哪些步骤起了效果。”
“季科长,我施肥是有登记的,只是都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面了,等这批作物都采收之后,下一批我再按照每种作物分开本子吧,到时候分门别类登记。”
“也行,你现在施肥是施什么肥料?”
“经济作物主要是我自己做的水果肥田水,少量化肥。粮食作物则是接近一半一半。”
“你那水果肥田水是怎么做的?”
“各种成熟水果切块放到淘米水里面发酵,3到4周就能用。刚开始来的时候,这边水果多到烂地里也吃不完,我就试了这个方法”
“待会装点给我,我带回去安排成分分析。”
“可以,这也算是一种农家肥,而且只适用于水果多的地区,村里开了食品厂以后,岛上好些水果都被采收了。”
“没事,我先做个分析,如果值得推广的话,也是好事。走,再看看你的蘑菇棚。”
季程看着蘑菇棚外面挂着的两排菌包,他揭起来盖着蘑菇棚上方的布料,用手感受了里面的温度湿度,捏了一小撮蘑菇土。
“这些菌包,我能带两个回农业局观察吗?”
“可以的。”黎念楠从上排取下两个已经开始冒菌丝的菌包。
“季科长,你看着里面的白色就是菌丝,等过两三天,菌丝再长多些,你就可以保持每天喷水3-4次,放在通风背光的地方。食品厂那边有书面版的种植方法,我待会抄一份给你。”
“行,麻烦小黎了。”
翌日早上,季程到下沙村找黎念楠,去看食品厂的菌包采收。
“大家好,麻烦大家排成两列,咱们给大家采菌子,采好菌菇之后大家先把菌包留在厂里,咱们一周以后会通知大家再来领菌包,到时候还能收第二茬。”
田婶和夏嫂子帮大家采菌菇,刘意和王栋在旁边称重,记录数据,一半留在厂里,一半给村民。
村民的蘑菇,可以带回家自己吃,也可以卖给食品厂,鲜菇按1角一斤,干菇4角一斤。
村里第一茬菌包收获,大部分村民都选择带回家里尝尝鲜,试下这自己种的蘑菇和山里的蘑菇有啥区别。
早上采收完菌菇后,黎念楠指挥着食品厂的人员把采收过的菌包放在准备好的架子上先干燥几天控水分。
下午黎念楠带着刘意在库房这边做新菌包,季程这次也上手在旁边打下手,田婶和夏嫂子到隔壁工厂做蛤蜊蘑菇酱。
后面季程参观了一圈村里的食品厂,严格来说应该叫食品加工作坊,除了几个轻巧的塑料封口机,厂里没有引入任何机器、也没有通电,就靠纯人工、架大锅、烧柴火、晒太阳来生产,所有人都戴着布口罩和围裙,整体还是比较干净的。
季程看着旁边垒着的几块铁板和石板,“那是做什么呢?”
黎念楠拿起来一块铁板,“这边的烤盘,鱿鱼丝就靠是放在这上面烤的。”
“有考虑过后面如果要扩大规模,要怎么做吗?”
“暂时还没想这么远,先运行一年看看整体消耗和营收情况吧。长远这么烧柴火肯定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