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十一之所以会如此这般询问,背后其实有着诸多缘由。
此前,他长时间受周边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思维仿佛一直被困在一层迷雾之中,不得解脱。然而就在这一刻,恰似一道曙光穿透阴霾,他的思维竟陡然突破了那层禁锢。
刹那间,自从踏上道观这条路后所产生的种种奇异感受,如潮水般在他脑海中汹涌翻腾。
回想他刚来之时,放眼望去,周遭的一切看似平常,山依旧是那巍峨耸立的山,水依旧是那潺潺流淌的水。
按照常理,在阴天沉沉的天幕笼罩之下,山水本该蒙上一层阴森诡谲的面纱,散发出让人脊背发凉的气息。可奇怪的是,先前一路走来,陈十一全然没有这种阴森之感。
常言道,心境决定景致。当一个人心情愉悦的时候,哪怕是淅淅沥沥的雨天,也能瞧出几分诗意,品出别样的风味。
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陈十一此刻的心境谈不上有多愉悦,也没有什么大悲大喜,平淡得如同无风的湖面。
陈十一小时候可是个十足的胆小鬼,恐怖片看多了之后,落下了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毛病。
晚上不敢关灯睡觉,稍有动静就吓得大气不敢出,还时不时神经兮兮地查看床底,生怕有什么“不速之客”。虽说如今的他早已不是小时候那个被鬼神之说吓得瑟瑟发抖的孩子,可性格里的谨慎和对环境的敏感依旧保留了下来。
在这样一个阴天,他独自漫步在空无一人的乡间小径,两旁是寂静的山林,偶尔传来几声不知是何种动物的叫声。
换做旁人,或许也会心生怯意,更别提陈十一这个曾经的“胆小鬼”了。然而此刻的他,却闲庭信步般自在。
这般反常的表现,怎能不让心思敏锐的陈十一察觉到其中的不妥?
于是,在反复斟酌、排除了自身主观情绪影响的前提下,陈十一心中暗自思忖:自己之所以没有产生恐惧或是其他负面情绪,缘由必定不在自身,而是来自外界。4
如此推理下来,唯一的可能就是这方山水本身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氛围,它平和、安宁,驱散了阴天该有的阴森。而这一切疑惑,在陈十一望见前方那位老者的瞬间,找到了答案。
陈十一心中疑虑重重,待他问出心中所想后,便迅速收束心神,双眸微微眯起,紧接着双瞳精准聚焦,紧紧地看向前方那位神秘老者。
老者的面容乍一看与寻常七八十岁的老翁并无二致,岁月在他脸上镌刻下了深深的痕迹,皮肤已然松弛,皱纹如同沟壑般纵横交错。然而,当目光触及老者的眼眸时,陈十一不禁心头一震,那双眼睛宛如一汪澄澈的清泉,平和而深邃,与一般老者浑浊黯淡的眼眸截然不同。
而老者听闻陈十一的询问后,嘴角原本微微上扬的弧度稍稍扩大,似是对陈十一的问题感到些许欣慰,又像早已料到他会有此一问。
与此同时,也不知是不是陈十一发声询问所产生的声波振荡,搅动了周围原本静谧的空气,引得一阵微风凭空而生。
微风轻柔拂过,老者鬓白的山羊胡随之缓缓飘动,在空中翩翩悦动。
就在这一瞬间,一股和蔼、慈祥的气场从老者身上奔涌而出,将温暖与善意播撒四方,让旁人忍不住想要靠近,凭空就生出一种亲近之感。
而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本能感觉,愈发让陈十一笃定,那自山川河流间源源不断传来的深沉厚重之感,其源头正是眼前这位不凡的老者。
。。。
在心理学与社会学交织的理论领域中,有个颇为引人深思的设想曾被郑重提出:人的情绪,是一场无形却有着强大感染力的风暴,能够在人类彼此之间相互传染。
这一理论并非凭空臆想,它深深扎根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土壤之中,有着诸多常见且鲜活的事实依据。
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当一个人长时间与脾气暴躁、动辄大发雷霆的人相处相伴,日子久了,潜移默化之下,这个人自身的性情也会悄然发生改变,逐渐变得容易急躁、爱发火,仿佛被对方的“暴脾气”所“同化”。
就如同很多陷入热恋中的情侣,在经历了数年如一日的长期相处磨合后,他们的性格竟会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趋同态势。原本性格内向羞涩的一方,或许会在开朗热情的另一半影响下,变得更加外向活泼;而那个行事风风火火的伴侣,也可能因为对方的沉稳,渐渐增添了几分从容淡定。
这些生活实例无一不在有力地佐证着,人类的情绪的确具备在同类之间相互传递的奇妙特性。
然而,思维的触角并未就此停止探索,一个更为大胆且深邃的疑问接踵而至:既然人类的情绪能够在彼此之间畅行无阻地传递,那么,它能不能跨越物种的界限,传递给自然界呢?
答案是肯定的,其实在先前关于人类情绪传递的论证环节当中,便已然闪现出了这种跨界传递的蛛丝马迹。
想想看,当一个人沉浸在悲伤的情绪深渊无法自拔时,哪怕此时外界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整个世界都被温暖的阳光所包裹,可在他眼中,这一切的明媚都无法穿透他内心的阴霾,他依旧感受不到丝毫的开心愉悦。
这种现象很充分地证明了,人类的情绪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能够作用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我们对自然的感知,实现从人类内心到自然情境的传递。
但此刻,一个更为关键、直击本质的问题浮出水面:这种看似确凿无疑的传递,真的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实打实的传递吗?
换言之,它是否如同人类自身传递情绪一般,能够直接让另外一个人真切地发生情绪上的改变,变得更加暴躁、更加喜悦,或是更加哀伤呢?
亦或是说,这仅仅是在个体主观的思维世界里,大自然被人为地赋予了喜怒之情,而在真实的、不受人类主观意识干扰的客观世界中,自然本身并没有这些情绪,它依旧按照既定的规律运行,不受人类情绪的丝毫影响呢?
遗憾的是,对于这种传递究竟属于何种性质、何种模式,以我们目前的认知水平和研究手段,实在是难以给出确凿无疑的论证。
毕竟,自然的奥秘深邃无穷,人类情绪的复杂性也超乎想象,想要厘清两者之间这层微妙的关系,绝非易事。
不过,至少有一点是能够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即便是在人类自身的情绪传递范畴内,这种传递也并非百分百能够成功实现的。
生活中,对于那些情绪管控能力极强、内心始终保持高度稳定的个体而言,他人外在的情绪表现往往很难渗透进他们坚如磐石的内心防线,难以对他们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这就好比汹涌的海浪拍打着坚固的礁石,无论海浪如何咆哮、如何冲击,礁石依旧岿然不动。由此可见,即使是在人类个体之间,情绪的传递也存在着难易之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进一步大胆设想,如果人类的情感本身真的具备跨越物种界限,向自然传递的强大力量,那么,单纯从量级上来考量,能够产生这种足以影响自然情绪力量的人类本身,或许早已超脱了普通人类的范畴,进化成了一种更为强大、更为神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