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蔡元培辞去 > 第25章(第1页)

第25章(第1页)

举世闻名的殷墟西北冈考古发掘成果,经过世间硝烟炮火的熏染与政治阻隔,在梁思永去世42年后才得以较为完整地以这种特殊形式出版问世。这一宏大建构的完成,不免令人感慨万千,倘若梁思永地下有知,一定会为之颔首庆幸的吧!

花落春仍在(4)

注释

1营造学社是研究古代建筑的专业学术团体,创办于1929年,社长朱启黔,社址在北平中山公园内。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北平沦陷,学社南迁,经长沙至昆明,1940年又迁至四川南溪李庄镇。学社下设法式和文献两组,分别进行古建筑实地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两组分别由梁思成、刘敦桢主持,对全国重点地区的古建筑进行了科学的调查研究,发表了许多具有高度学术价值的调查报告、论文与专著,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资料,并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7卷20期,以及《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著)、《明代建筑大事年表》(单士元著)、《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集》10种(刘致平编著)、《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等书刊和图录。1946年,中国营造学社由李庄迁回北平,以梁思成、林徽因为首的原学社人员,在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并与清华大学合办了中国建筑研究所。学社人员大多数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及中国建筑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仅存其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未予恢复。

2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西北部,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ldo;北蒙&rdo;,又名&ldo;殷墟&rdo;,甲骨卜辞中又称之为&ldo;大邑商&rdo;、&ldo;商邑&rdo;,为中国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的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以都城建设、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殷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和辉煌,在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15次发掘完全是中国学者自己主持和参加,不仅是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诞生的标志,其田野发掘方法也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而,殷墟又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祥地。

3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自1921始至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ohangunnarandersn,1874-1960年),在中国各地从事地质调查期间,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大量有红底黑彩、深红彩的陶罐、碗,小口尖底瓶和其他遗物,在对甘肃、青海等多处地方的调查中,搜集了大量彩陶。这一文化现象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范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至20世纪末,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以河南省和陕西省为最多,两地构成了仰韶文化的中心。

城子崖遗址分布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原属山东省历城县)武原河畔的台地上,是第一处由中国考古学者自己发现和发掘的遗址。这片台地名为城子崖,1928年由考古学家吴金鼎首先发现,1930年~1931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济、吴金鼎、梁思永等人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的面积达15648平方米,上层为东周时期文化遗存,下层首次发现了一种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最初称为&ldo;黑陶文化&rdo;,后以遗址命名为&ldo;龙山文化&rdo;。

在龙山文化发现之前,安特生对发现的彩陶进行分期研究,力主中国文明西来说。通过李济、梁思永、尹达、夏鼐等几代考古学家数十年田野考古工作的努力,终于以活生生的材料推翻了安特生等人对彩陶-龙山-齐家文化等等谁先谁后的文化分期,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中华民族的文明既不是西来,也不是东来,它就起源和来自这个具有无穷创造力和光荣历史的伟大民族本身。在清华任教的梁启超给梁思永信中提到的&ldo;这几年来(民国九年以后)瑞典人安特生在甘肃、奉天发掘的这类花纹的陶器,力倡中国文化西来之说,自经这回的发掘,他们想翻这个案&rdo;,即指此事。

4梁思永是梁启超第二夫人王桂荃的长子,是梁任公的次子,比梁思成小四岁。思永与福曼只是名义上的姑表亲,没有姻亲血缘关系。梁启超的夫人李惠仙是贵州人,生有思顺、思成(男)、思庄等一男二女;王桂荃,四川人,生有思永(男)、思忠(男)、思达(男)、思懿、思宁、思礼(男)等四男二女。

5骝先,朱家骅表字。咏霓为翁文灏。企孙,指叶企孙,叶氏原为清华大学特种研究事业委员会主任,时接替傅斯年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毅侯,指王毅侯,时为中央研究院会计处主任。

6此信是李济1979年去世十几年后的1992年,其独子李光谟赴台北,从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李济遗存大批信件、遗稿、日记和笔记中翻捡出来带回北京后整理发表的。李光谟在信末注:&ldo;据信稿。缺签名及日期,但稿纸右上方有发信人用铅笔所注&39;十二月四日发出&39;字样;从内容看,寄信年份应为1956年。&rdo;

7据杜正胜说,《侯家庄》报告系列的第一本,可能是规划整理梁思永遗稿的第一至四章,第五章大墓总述只有一页文稿,故第1001号大墓的报告序列自第二本编起;第一本没有整理,唯原稿具在,问题也比较单纯;后一部分与高去寻的遗稿一并整理付梓。

北大校园与毛泽东结缘(1)

北大校园与毛泽东结缘

抗战爆发后,中央研究院所属各研究所,由南京迁长沙、昆明,最后转入李庄者,除了傅斯年率领的史语所,便是陶孟和为首的社会科学研究所,只是这个所无论是整体的学术研究事业,还是世俗中的处世能力,远没有史语所风光与从容。这一切,不能不说与所长陶孟和个人的性格与处世哲学有很大关联。

在中央研究院担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时的陶孟和陶孟和,原名陶履恭,字孟和,以字行世。1887年出生于天津一个读书人家庭。清末,天津教育家严修创办以新学为主的家塾,聘陶仲明担任塾师,陶孟和随父就读。1901年,陶仲明因病早故,其位由张伯苓继之。1904年,严氏家塾改为敬业学堂,陶孟和仍在此就读。后来学堂迁入南开地区,改称南开学校,张伯苓任校长,陶孟和任该校助教。在南开第一届师范班毕业生中,有后来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随后又产生了周恩来等一批人杰。

陶孟和在南开学校任教时间不长,便以官费生资格赴日本留学,进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攻读教育学专业,两年后因事回国。留日期间,编译出版了两卷本《中外地理大全》。1909年,陶孟和赴英国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社会学和经济学,1913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归国。留学期间,受韦伯夫妇的影响极大,其时韦伯(sidneywebb)与萧伯纳(gbshaw)等人共同创立费边社(fabianciety),在英国从事社会改良主义运动,而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就是费边社成员所创立。陶孟和在费边社人员影响下,撰写了《中国乡村与城镇生活》一书,于1915年在伦敦出版。该著成为中国社会学开山之作,此时陶孟和28岁。许多年后,著名社会学家巫宝三说,陶氏这本书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贡献:一是认为家族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层单位和核心;二是最早使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指出中国与欧洲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各有其特点,各有其利弊;三是肯定了中国的祭祖风俗以及佛教传入中国的积极作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