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影片公司倒闭后,邬丽珠又随夫赴南洋各地登台演出,并在香港为南洋影片公司和大中华影片公司等拍摄了《怪快一枝梅})、《剑光血影》等武侠片。直至40年代末,邬丽珠仍有武侠片问世。郎丽珠拍摄武侠片的生涯长达20余年。
在2o年代崭露头角的女影星还有蝴蝶、阮玲玉诸多大名鼎鼎之人,但她们对电影艺术的主要贡献是在30年代,一个轰轰烈烈的3o年代,且听下回分解
第03章 如痴如醉少女天造银幕恋 如梦如幻少男地设美人缘
如痴如醉少女天造银幕恋如梦如幻少男地设美人缘
且说随着30年代初武侠神怪片热潮的消退,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3o年代电影从题材的选择、表现方法、导演艺术、演员表演到摄影、音乐,全方位地展示了新的风姿,它宣告了中国电影正在走向成熟。
以《姊妹花》、《渔光曲》、《神女》、《马路天使》等片为代表,一批充满着时代气息,洋溢着爱国热忱,蕴含着人生哲理,贴近社会生活的影片涌现出来,构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佳作纷呈的高峰时期。
在题材选择上,3o年代电影不再局限于家庭恩怨的小圈子内,不再热衷于不着边际的武侠打斗、神怪显灵,而是将影片的触角伸向了现实社会,从而使电影得以展现广阔的社会场景:青年学生理想幻灭,知识分子报国无门,上流社会纸醉金迷,下层人民痛苦呻吟。所有这些,均在银幕上‐一呈现出来。
在影片拍摄制作方面,3o年代电影也透露出成熟的气息:2o年代电影以郑正秋为代表的叙事清楚明白、通俗流畅、民族气息浓郁的导演风格为30年代导演所继承。
随着曾在西方系统地学习过戏剧、电影理论和艺术的导演的成长,随着外国影片特别是苏联影片在中国的放映,外国电影理论及流派在中国的介绍和流传,中国电影界新一代的导演日益注重电影特性的发挥,比较自觉地利用电影思维。
而有声电影技术的日趋成熟,又赋予了电影以新的面貌,对白、插曲、音响的成功运用,使音画水乳交融,渲染出各种不同的气氛,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摄影已不满足于记录一个故事,光影效果、画面层次、镜头的调度以及组接的新颖合理成为摄影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所有这些都使30年代电影具备了比20年代电影更高的表现力,显示了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的造型威力。
30年代影坛还是杰出的电影人材辈出的时期。以夏衍、田汉、阳翰笙等为代表的左翼编导崭露头角;以郑正秋、洪深、史东山为代表的从2o年代过来的编导更趋成熟;以孙瑜、蔡楚生、吴永刚为代表的新编导也出手不凡,后来居上。
30年代电影明星更是光辉夺目:金焰、袁牧之、赵丹、胡蝶、阮玲玉、王人美、陈波儿、黎莉莉等人将电影表演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深得观众喜爱。
在群星闪烁的30年代影坛,有两颗分外耀眼的女明星让人刮目相看,那就是胡蝶和阮玲玉。
却说1908年初的一个微风吹拂的日子,在上海提篮桥恰和码头附近的一幢普通的民房里,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一个小生灵降生人世。
初为人父的胡少贡和妻子一起为孩子取个乳名叫宝娟。他们怎么也没有意识到这个生逢乱世的胡宝娟日后竟成了风华绝代的电影皇后。
就在宝娟出生的这一年,大清王朝的光绪皇帝和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相继驾崩,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有人推论,这些年来,列强环伺于外,革命党蜂起于内,清廷腐败无能,这大清王朝恐怕气数已尽。
果然,3年后的1911年1o月1o日,辛亥革命爆发,不久,清帝被迫逊位。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到此已算寿终正寝。
面对如此不安的局势,胡少贡夫妇把全部的爱献给了宝娟。父亲开朗宽厚富有幽默感,母亲慈爱温柔但又不失严格。于是,宝娟在父母的呵护下,度过了自己幸福的童年。
胡少贡原籍广东鹤山,祖上并无特别显赫的人物。到胡少贡这一辈,他的姐姐嫁给了日后出任北洋政府总理的唐绍仪的弟弟,他们住在上海时,把胡少贡一家也接来了上海,所以宝娟便在上海出生。
有一年,胡少贡得到姐夫的提携和推荐,在京奉铁路上当了总稽查,有了较为丰厚的薪金。但胡少贡长年奔波在京奉铁路上,时而北京,时而上海,时而广州,搬家便也成了宝娟童年难忘的回忆。
八岁那年,全家搬到天津。这一年,父亲将宝娟和堂妹胡珊送入天主教的圣公学堂读书,在当时这对她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并非所有的女孩子都能上学读书,更不用说去上教会学校了。
其间的学习生活虽然如同天主教一样呆板而乏味,但毕竟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为她日后很容易地理解各种角色的内涵并把握角色的心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时,宝娟改名胡瑞华。
宝娟的母亲自生下宝娟后,就再也没怀上孩子。母亲是个守旧的人,所谓&ldo;不孝有三,无后为大&rdo;,没能为胡家添个男丁,总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为人妻的责任。
在天津住下后,母亲就开始张罗着要丈夫纳妾生子之事,在母亲的坚持下,胡少贡纳了妾。宝娟的庶母是个旗人,本份老实,妻妾相处,倒也和谐。庶母过门后,一连生下四子一女,胡家人丁兴旺了。
宝娟和庶母以及弟妹的关系相处得很好,庶母和弟妹们也喜欢宝娟。值得一提的是,宝娟自从影后,总是庶母跟随她左右,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宝娟还从庶母那里学来了一日道地的京白,为日后从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17年,瑞华(即宝娟的学名)已经9岁了。这一年,胡少贡辞去了京奉铁路总稽查的职务,带着全家迁回祖籍广东,在广州安家。
瑞华自幼性格开朗,喜好新鲜事物,对传统的表演艺术很是入迷,因此在广州居住期间,她特别盼望节日的到来。每逢传统节日,那种充满着乡土气息的民间娱乐庆祝活动,充斥着大街小巷,她常常跟着这些走街串巷的民间表演团体,走出很远很远。
父亲对瑞华是宠爱惯了的,因而逢年过节,只要附近什么地方有戏剧演出,他总是带着瑞华穿行于大街小巷,不会放过任何一场演出。
瑞华尤其钟情于灯影戏,灯光透过皮影产生的效果,几分夸张,几分虚幻,比起实实在在的真人和木偶来,瑞华觉得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看着布幕上一个个活动的剪影,瑞华在她那小小的脑海里,为他们添上了生动的眉眼口鼻,真是趣味无穷。
光荫茬冉,转眼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在此期间,中国电影已经如火如荼,又有多家电影公司从事拍片活动,电影也由过去的短片渐渐走向长片。1922年,中国最早的三部长故事片《阎瑞生》、《海誓》和《红粉骷髅》开始上映,中国电影已开始走向成熟。
一天,胡少贡突然萌生要带女儿瑞华去看一次电影,其目的也不过是满足一下孩子的好奇心,让她体会一下电影银幕上的那份惊奇;或是觉得自己长年奔波在外,给予孩子的大少,借此弥补一下这份情感上的内疚。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胡少贡绝未意识到孩子会和电影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