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正说清朝三百年阅读 > 第94章(第1页)

第94章(第1页)

曾国藩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发现江南苏州和松江两府承担的赋税历来比其他地区为重。经过战争,两府生产受到极大影响。他奏请减免2州赋税,结果2州与太仓州减赋1/3,使该地区漕粮负担严重不均的现象有所缓解。

同治七年(1868),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十年发生天津教案。起因是同治九年五月法国望海楼教堂的仁慈堂死了三四十名婴儿,还发生外国天主教堂指使歹徒拐骗幼童事,引起近万名群众聚集教堂要求惩办罪犯。法国领事丰大业胁迫三口大臣崇厚派兵镇压,路遇天津知县刘杰,丰大业又打死他的一名随从,结果被民众打死。随后天津城的外国教堂、育婴堂、领事馆建筑被群众烧毁。英、美、法等7国向清政府抗议,并在天津、烟台以军舰示威。曾国藩奉命赴天津处理,李鸿章协助。他们屈从列强,采取妥协的外交路线,处死了所谓肇事者20人,充军25人。天津知府张光禄、知县刘杰流放黑龙江。曾国藩被斥为卖国贼。自此,曾国藩心情不好,于十一年在南京病逝,终年62岁。清政府十分悲伤,辍朝3日。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

曾国藩是理学家,在文学上主张理、词章、考据三者并重。有《曾文正公家训》行于世,其奏疏、信札、诗文辑为《曾文正公全集》。

李鸿章列传

李鸿章是晚清声名显赫,资历很深的重臣。《清史稿&iddot;李鸿章传》评论他:&ldo;国家倚为重臣,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rdo;

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以年家子(同年登科者的后辈)受业曾国藩之门。曾国藩死后,李鸿章书挽联一副: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李鸿章像天下才。

二十七年,李鸿章中进士,改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授编修。咸丰年间,他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起家,成为晚清著名权臣,担任清朝要职30多年。他长才多能,以军事家、洋务派和外交家闻名于世。三者中外交是其主要方面,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李鸿章归入&ldo;外交&rdo;类,故下面介绍以其外交方面为重点。

李鸿章以军事起家,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崭露头角。咸丰十一年依曾国藩的托付到庐州招募淮勇,买办雇船将淮军运抵上海,勾结列强的&ldo;常胜军&rdo;等摧垮了苏南的太平军。同治二年十月,镇守苏州的太子军郜永宽等8名将领,杀掉慕王谭绍光,投降淮军将领程学启,李鸿章竟支持程学启杀掉这8名将领。夺取苏南后,李鸿章获太子太保衔与黄马褂之赏。三年六月,淮军肃清苏南太平军后,他又率军航海援闽。他为镇压太平天国效了大力,封为一等肃毅伯。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作为,在《太平天国起义与清王朝的镇压》一文有较详细的介绍。同治四年至七年他又采取围困的手法镇压了捻军。东捻平定后赏加一骑都尉世职,西捻平定后加太子太保,并赏入觐时赐紫禁城骑马。

李鸿章是不是军事家?用他镇压农民起义为例也许说得过去,但拿他与列强打仗为例就不行了。他花巨资建成的北洋海军,是先进水平,远东第一,却惨败在力量相对较弱的日本舰队面前。黄海战役后,北洋舰队还有一批舰船,还有战斗力,但由于他的守港保舰思想,开始不同意别人提出海外游弋,伺机打击敌人,后来又不同意出港作战,结果躲在威海卫让日本人摧毁。苦心经营二十年的北洋舰队在他指挥下顷刻灰飞烟灭,这算什么军事家呢?

李鸿章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朝洋务运动的领袖和核心人物。这个时期,为了清朝的&ldo;自强&rdo;、&ldo;求富&rdo;,以抵御外侮,他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金陵机器制造局(制造枪炮)、江南机器制造局(与曾国藩合办,生产枪炮子弹、舰船,并设翻译馆)、天津机器局(崇厚创办,同治九年接办。产品与江南机器制造局差不多)、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承运漕粮,兼揽商货)、开平矿务局、漠河金矿等。他还积极派学生到国外留学,同治二年他奏准在上海、广州设里方言馆,招收14岁以下的孩童学习外语。他最大的洋务活动是建立了北洋海军。李鸿章这些功绩对整个洋务运动起了推动作用,对清王朝军事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有贡献。

在创办洋务过程中李鸿章与反对派进行了斗争。清流派李鸿藻、倭仁等曾上书反对洋务运动,并得到一批士大夫的附和。恰好福州造船厂在沈葆桢接手后一度遇到困难,这些人便主张停办。李鸿章上奏反驳道:&ldo;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利,故能横行于中国。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居今日而曰攘夷,曰驱逐出境,固虚妄之;论即欲保和居,守疆土,亦非无具而能保守之也……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二三十年之何以创巨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攘外。此停止制造轮船之议所由来也。臣愚以为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之费,万不可省。求省费则必屏除一切,国无与立,终不得强矣。&rdo;

李鸿章是晚清从事外交长达30年的资深外交家。其外交活动&ldo;以天津教案为首&rdo;,同治九年(1870)他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后掌管了清朝整个外交大权,他的外交活动止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八国联军议和,签订《辛丑条约》以后。他协助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主要有《中英烟台条约》、《中法和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ldo;外须和戎,内须变法&rdo;是李鸿章的座右铭。这些屈辱条约的签订与他妥协求和的外交思想有着密切关系。中法战争,中国打赢了,李鸿章还是向慈禧太后进言,说什么应该适可而止,最后和法国签订了屈辱条约,使胜仗变成败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