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往来贾府的,这些人家最不缺的就是银子,即便缺,也不差十两。
事实上,如果贾瑛愿意,便是卖三十两、五十两都没问题。
主要是丢不起那个人,像个没见过银子的乡巴佬似的,真要是那么做了,指定会成为勋贵圈儿里的笑话。
其实,二十两银子乍一听,也算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就以车贞的俸禄,一年省吃俭用,才能买下一个。
主要是铁比较贵,且工艺制作成本高,纯手工打造可不就是如此。
贾瑛还真没什么赚头。
当然,贾瑛又不是慈善家,赔钱卖?不可能。
捆绑营销听过吗?
用了我的炉子,你能不买石炭?
石炭的价格更贵。
不过为了长久计,这种现象必须改变,迟早的事情罢了。
等火炉和石炭普及到了一定程度,这项生意,就不再是贾瑛一家的了。
大凡涉及国计民生,朝廷都会插手,什么资源分配公平观念且不提,主要是利益太大了。
尤其是等将来煤炭行业发展起来,大乾两京十三省,都不会放过这个新兴的行业。
就像盐铁垄断一般,贾瑛甚至都已经开始规划,今后贩煤要凭煤票获取贩售资格了。
自从火炉一物开始流传出去后,云记那边就有不少家找上门的,都是贾瑛的生意,大家又是合作伙伴,有这等好事,自然不能落下的。
不过他们中大部分人注定是要失望了,贾瑛已经提前一步,将四成的分子,送进宫里。嘉德也没有拒绝,而是将此事交给内官监负责。
提起内官监,贾瑛就想到了夏守忠,还真是到哪儿都避不开。
好在,事关皇帝内帑,通常都是由皇后亲自掌管的,不过因为是一国之母,总不能落下个与民争利的名头,所以才由内官监主理日常事务。
只是对于皇后,贾瑛还是有些陌生的,只闻其名,未曾见过真人。
皇家成了最大的股东,再有别家想要参与进来,就要问过宫里同不同意了,也算是给将来省了许多的麻烦。
将来石炭之利必然是要收归官有的,可真要是哪家吃顺嘴了,岂会轻易吐出来?到时候免不了要发生冲突,指定要有人家倒霉,不管贾家愿不愿意和官府对抗,到时候都会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
铁皮炉子倒是可以保留下来,不过火炉的打造技术含量不高,大乾多了是能工巧匠,只要给他们看过了实物,很快就能仿造出来。
当下又没有“专利保护”一说,将皇帝拉进来,看谁敢来抢生意。
进入二月之后,朝廷这个机器又开始了不间断的运转。
嘉德朝经过了一段飘摇期,总算是稳定了下来,进入了沉淀阶段。
将军束甲,士兵归田,而文治大兴。
傅东莱以及冯恒石一众,胸有抱负之士,终于可以放手施为。
嘉德合傅东莱联手推行的吏治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反倒是贾瑛,变得百无聊赖起来。
他倒是像个救火队员,哪儿有火灾,就被派到哪儿去扑灭,只是天下哪有那么多大火可救的。
不过也挺好,有道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他正好有时间忙点别的。
火炉子如今已经渐渐在京中上层打开了门路,石炭的产量也需要跟上来才行。
虽说冬日即将过去,可直到三月之前,北方的天气依旧寒冷。
再者,即便是天气暖和了,灶房里也能用,生了火炉,用煤浆一压,用的时候,把火燎开即可,也不用一日点三次火,很是方便,也不怕没了人去用。
还有,贾瑛并不准备把石炭场也归到云记名下,省得最后被收走时,连带云记也不清不楚的。
除开这些,贾瑛的日常就悠哉许多了。
今儿陪林妹妹看雪景。
明儿给林妹妹讲个凄美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