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回想一番,司马徽想起来。
当年,诸葛家的几个兄弟在他这里求学时。
也有一个庸才如此顶撞过自己。
那人正是诸葛二庸之一,诸葛明!
突如其来的恍惚,让司马徽不由得一愣。
随后,他拂了拂手,遣散了学生们。
不多时,学堂内就只剩下了司马徽一人。
他轻叹口气,从桌堂中取出蔡瑁遣人送来的书信。
这封信,他早已前后看了无数遍。
信上说,刘备的军师,是诸葛明!
可是,不论多少次,司马徽心里皆是不信。
一个庸才,怎可能在玄德公营中担任要职!
更何况,还能接连想出破敌的计谋!
这绝无可能!
若说是他的弟弟诸葛诞,族弟诸葛亮,倒是有些可能。
可诸葛明?
绝无可能!
当年,诸葛家的兄弟们在学堂里求学时。
诸葛明也是一身灰袍示人。
问之,便言说才学品行才是人应该专注的,而非锦衣华服、豪宅车马这些身外之物。
又说什么人生于天地之间,本就孑然一身而来。
衣物华美与否,屋顷宽广与否,与自身其实无大关系。
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严重偏离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违背了古往今来打造的君子体系。
而最让司马徽印象深刻的,当属诸葛明在“民”这个概念上的谬误!
诸葛明居然认为,无家无学,甚至连个字都没有的白身之人,也能算民!
那些人,只能算是百姓!尚未开化的人而已!
而民,乃是他们这些受过教育,懂得伦理纲常的人。
而他们这些民的义务,就是引领尚未开化的百姓!
这是他们的天职!
可诸葛明却认为,有无才学、有无家族,甚至是有无名字,都不重要。
大家都是平等的人。
君王臣子平等,诸侯世家平等,百姓与家中庸人侍从亦平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甚至,诸葛明这浑不懔竟还敢妄言,后世会有乞丐夺下江山当皇帝的荒谬之言!
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滑天下之大稽!
也正因诸葛明这般忤逆伦理纲常,为天理所不容思想。
才让司马徽给他评了一个“庸”字。
后被蔡瑁肆无忌惮的戏谑,诸葛庸,诸葛愚!
成为荆州氏族茶余饭后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