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过去了,案件依然没有任何进展。一些流言蜚语开始满天飞,有人说有一种毒药能让人体内血管全部破裂,有人说这是一种诅咒,更有甚者传言南港有一个黑巫师对这些被害者施展了黑魔法。北海琼月不知道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无论对遗体做多少次cT检查都找不到任何可能引起血管破裂大出血的原因。难道这个凶手真如传言所说的,拥有一种魔力能除掉自己看不顺眼的人?
第一起案件发生在芷亭酒店22o2号房间,被害人赫子陵4o岁,出生在南港,22岁时毕业于南港大学,后成为一名犯罪学教授。
第二起案件发生在被害人家里,被害人梓宁28岁,这名女性在广东出生,22岁大学毕业后来到南港工作,就职于一家普通的公司,26岁与丈夫结婚,她的丈夫也是同间公司的职工,两人没有孩子。
第三起案件发生在街心公园洗手间后方,被害人琉宁66岁,出生在南港,后来就职于一间银行,她的先生是一间中学的老师,两人无子。
第四起案件发生在位于世欢的被害人家里,被害人54岁,出生在外地,大学毕业后来到南港,就职于一家新闻社,其妻慕容女士是一名全职太太,他们的孩子目前就读于世欢高中。
北海琼月怎么也看不出来这几个人之间会有什么关联,要找出一个同时对这四个人怀恨在心的人简直难于上青天。
北海琼月还是对第四起案件非常在意,诸葛若零出现在案发现场绝不是单纯的巧合,难道这个凶手与诸葛若零之间也有某种隐秘的联系?难道诸葛若零也是这起连续凶杀案中的一环?
波函数,北海琼月对这一物理概念深有研究,但她不明白琉宁为什么要把它作为死前讯息?波函数与凶手之间是否有什么关系?波函数这一概念几乎不会出现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从琉宁及其家人的工作也看不出任何可能与波函数扯上关系的迹象,而且北海琼月相信,如果不是对波函数有相对深入的了解,被害人应该不会将其作为自己的死前讯息,既然如此,琉宁从哪里学习到“波函数”这一理论?又为什么要学习这一概念?她想通过波函数表达什么?根据北海琼月对物理学的了解,她看不出来波函数与这次的连续凶杀案之间有什么关联。
随着一周的时间过去,慕容女士和诸葛若零之间发生的小矛盾也渐渐淡化,诸葛若零不再沉闷,她又开始整天和北海琼月斗嘴,一向对诸葛若零这种行为有点反感的北海琼月这次却不再反感,甚至有些欣喜,她似乎已经适应了有诸葛若零“骚扰”她的生活。
这天早上,北海琼月一如既往地来到贝壳公园。对于她来说,晨跑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她可以完全抛开面对慕子枫刁难的气愤、面对涂山英士的苦闷、面对这一起毫无头绪的连续凶杀案的压力。早晨清爽的空气流淌过她的身边,她试图忘掉那些事情,但今天,她的大脑被另一件事占据——
再次换座位,此时的北海琼月和涂山英士已经成为了对方眼中的“好朋友”,尤其是北海琼月,她在一次发自内心地想要和这个人交往,享受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分秒,她从不轻易将他人认定为“朋友”。
北海琼月窃喜,这次的他们是同桌。她把桌椅推到涂山英士旁边,不料涂山英士一边努力表现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一边流露出一丝藏不住的笑意:“为什么要和你做同桌!”
“我也想问这个问题,
因为我一点都不想和你成为同桌!”北海琼月也不示弱。
或许当时的两人都清楚地明白自己和对方的内心,即使口是心非也能洞察出真正的意愿。
“快看,英月cp!”随着两人交往日渐紧密,班级里出现了一些无聊的流言蜚语。
北海琼月对于这种谣言的态度向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这次,她无法再选择忽视,因为她曾经亲眼见证过这样的故事——班里流传着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的谣言,双方为了平息谣言和平断交。她可不希望自己也因为这些毫无逻辑的谣传遭遇相同的命运,她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她只希望做她自己想做的事。
令她喜出望外的是,涂山英士也是同一种态度。从此以后,北海琼月再也不会反驳那些无聊的谣言,也不再讨厌那些传谣的同学。没有了谣言的掣肘,北海琼月更加自在,她想和涂山英士做朋友,这就是她的原因。
北海琼月和涂山英士的友谊为北海琼月原来的社交圈带来了新成员,北海琼月、涂山英士、欧阳璟懿、北海辰景、诸葛若零几人成为了南港大学和世欢中学的传奇人物。
夏侯天问对于这一切非常欣喜,他欣慰地看见北海琼月终于愿意结交新朋友,而且他对涂山英士印象良好,他能看出来涂山英士和北海琼月一样热爱学习和探究。夏侯天问相信涂山英士和北海琼月做朋友一定不仅能让北海琼月收获新友谊,而且让她在学业方面有新的突破。
北海琼月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儿,她没有遇上一些充满迂腐思想的老师,同时夏侯天问和涂山英士父母的支持也让两人的友谊之路畅通无阻。高中的最后两年,她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活泼多彩,一切都像小说里的情景一样美好,
高三时临近高考,全校同学中只有北海琼月和涂山英士不慌不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已经拿到了南港大学的保送,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即使参加高考,也一定能拿到南港前十名的成绩。
高考最后一天,北海琼月走出考场时心态平静无比,她知道自己南港第一名的位置已经十拿九稳。这一场关乎人生的考试就这样在两人平静放松的心态中落下了帷幕。
北海琼月并不希望高中毕业,因为她认为当她和涂山英士不再是同班同学时,两人的友谊也将戛然而止。这天晚上,在他们常常一起去的贝壳公园里,北海琼月说出了她的顾虑。
“我最近听同学们说,毕业季就是……”北海琼月改了改口,“毕业季就是渐行渐远季。”
“但我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毕业季就是重逢季,还是说,等我们成为了南港大学的学生,你就不愿意和我做朋友了?”涂山英士的想法更加乐观,“我们可以一起享受大学生活。”
“但愿如此。”北海琼月对涂山英士的这番话并不赞同。
事实证明:北海琼月的推测是错误的,进入南港大学的涂山英士好北海琼月之间的关系未曾有任何改变,反而更加密切。
夏侯天问对于这一局面非常满意,他早就料到北海琼月和涂山英士会成为大学同学。他认为北海琼月和涂山英士不仅能成为一对学术研究搭档,或许还能成为青梅竹马,他想让北海琼月享受一个更加完整的少年时期。
北海琼月不这样认为,她只对一件事感兴趣——如何在大学四年的时光中利用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的学术境界达到巅峰,任何可能影响这个计划的事情都必须坚决掐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