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前方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各种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支撑科技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除了人才,便是资金。一个公司如果没有了资金,那么这个项目也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了。
企华在组建这个项目团队的时候,初步预料到了大致的资金情况。等真正实施起来,发现也还是遇到了资金预算不足的情况。
如果接受外来资金进入,那么就意味着丧失部分股权甚至是控制权。如果不接受外来资金,仅靠集团内部资金投入,总体支撑的时间也是有限制的,并不能一味地支撑下去。
在项目稳步开展,团队人员到位,有计划的有序行后,企华也开始着手安排资金的调度。
集团整体的资金状况,每周最少汇报一次,无论是国内外的公司,都统一归划到集团的财务部,因此财务部门工作量也是不小。尤其是财务部负责人,及时将财务信息变化汇报给总裁办。
面对这个项目,企华是有信心突破的。可是过程中总会有面临突发情况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资金的周转。
因此全集团统一规定,自上而下,能节省的就节省,全力备战科技方向的投入。
期间也有不少投资人,找到企华,商量入股的事情。刚开始企华都第一时间拒绝了,可是后来,面对公司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各方也是闻着信息过来。
之前谈判,出的资金多,占的股份少;后来对于资金的需求变大时,这部分投资人愿意出的资金减少,要求占的股份变多。
是啊,商人是逐利的。提出这种要求,变化明显的都被企华第一时间拒绝,就像当初一样,丝毫也没有留情面。
他人不顾及你的颜面,你也没有必要顾及他的颜面。
如果有意向的投资人,企华一直坚持见,并不拒绝。因为在这里面,他也要去筛选出自己想要的投资人。
那么他想合作的投资人,是什么样子的呢?
起初,企华也并没有特别的条条框框,直到遇见了几个奇葩的投资人,才逐渐意识到寻找合作方,并不是一味有钱就行的。
商人或者投资人,有钱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有格局有担当有境界的,非常之少。
就像是国家珍稀保护动物一样,少之又少,而且非常难以遇到。需要机遇,需要机会,需要引荐,需要人脉。
可是企华并不气馁,助理经常陪着他出去,拜访一些投资人。企华主动拜访的,可谓是行业老大,都有着一定的地位和身份。
其中对他的项目,感兴趣的挺多,但是真正落实到资金上,也有不少持观望态度。
一是企华还过于年轻,没有经历太多商海的打拼。如果是他爸爸承中,他们或许还给几分薄面,但是如果是企华,他们就要收一收了。
二是企华投入的项目,国外已经垄断几年,对国内还各种封锁,前景看到希望的机会比较渺茫。甚至一些科技大佬,都在采访中提到,国内科技已经落后于国外很多年,在新兴的科技领域,如果想要实现自主研发,甚至赶超国外,是不可能的了。
三是,国内确实还没有看到相关领域突飞猛进的苗头。每个公司的资金,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有着明确的资金使用方向和投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