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中国历代大儒故事爱华文 > 第9章(第1页)

第9章(第1页)

从先秦儒家,到现代新儒家大师名儒,数以万计他们都是值得大书特书、认真研究的文化精英,但限于时间和精力,我们来不及对他们-一作出评介,本书只收录了40余位名儒,分别加以评述和介绍力图展现历代名儒的生平和事业,也借以勾画出中国儒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程由于我们学识不足,其间定存在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敬请博雅方家,不吝赐教

至圣先师孔子

(前551‐前479)

曲阜,东临蒙山,北靠岱岳,南阻峰山,西绕沂泗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粮仓,很早就成了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四千多年,这里便出现了&ot;大汶口文化&ot;等原始文明稍后这里又是传说中古帝少吴氏定都之处,号称&ot;少昊之墟&ot;历夏经商,曲阜又成为鲁周公封国的首都,肩负起镇抚东夷,拱卫王室的历史重任在春秋时期,曲阜以其所保存的西周礼乐资料,逐渐成为中国文化造型的摇篮利用这些丰富的历史遗产,完成这种造型工程的总设计师,便是世界文化名人、儒学宗师‐‐孔子

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一生并不显赫,但司马迁的《史记》,为他作有《孔子世家》,与诸侯同列,以示对他的特殊优待司马迁说:&ot;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ot;古往今来君王贤人不少,在生时显赫一世,风光一时,不可一世,但是死后就消声匿迹,形同粪土孔子则相反,在世坎坷,死后却十分尊荣历代统治者对他加号进爵,黄屋左蠢,有王者之尊其后代享其余泽,至今世世不绝在中国所有宗法家谱中,可能只有孔氏家谱才是货真价实、一脉传衍的第一家族其原因何在呢?正如太史公揭示的那样:孔子删定了六经,为天下万世提供了研之不尽的绝代经典;孔子一生嘉言效范,为天下万世树立了仰之行之的不朽榜样他是先师,他是圣人!立德立言,足以垂法后世,宜其子子孙孙传行无穷也

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商纣王的哥哥、殷末&ot;三仁&ot;(即箕子、微子、比干)之一微子启,即其远祖西周初年,微子受封于宋,都于商丘五传至于弗父何,礼让其国于其弟宋厉公,自为宋国大夫(《孔子家语》),弗父何即孔子十世祖

从此,厉公一系世掌宋国君权,维系着并不出色的世袭统治;弗父何一系则成为宋国辅政公族,保持着宋国高水平的文化素养再三传为正考父正考父知书识礼,以谦谦君子知名后世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ot;商之名颂&ot;于周太史氏他受君委命,一命而俯,再命而楼背,三命而筹折,鞠躬如也他连走路也靠墙循边,不争于人然而至其子孔父嘉时,情况则大为恶化嘉作来较公大司马,穷兵领武,&ot;十年而十一战&ot;,民怨沸腾可巧政敌太宰看上他年轻美貌的妻子,与之相遇于途,&ot;目逆而送之,曰:美丽艳&ot;(《左传》桓公二年)太宰督假公济私,利用国人的不满情绪,捍然发动政变,杀孔父嘉鼓公出面干涉,被就太宰督纳其妻而逐其子,孔子祖先结束世为大夫的贵族生涯,一落千丈,沦为平民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逃难于鲁,卜居于曲阜东昌平乡之贩邑子孙袭姓孔氏,遂为鲁人心有余悸的孔氏子孙,隐姓埋名,一连四世皆不显,一直到孔子父亲叔梁纽,才稍有事迹见载于史册

叔梁艳是个武士叔梁乃字,约是其名,称&ot;叔梁给&ot;是尊称长于吸邑,又称贩人给,或瞰叔绍叔梁给腰圆体壮,雷力过人尝为大夫孟献子武士,颇以勇武闻名于时《左传》襄公十年载:公元前563年,叔梁约随诸侯军讨伐伯阳倡阳虽是个附庸小国,却长于诡计当诸侯军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之时,倡阳人大开城门,妄称受降诸侯军不知其诈,狠然争入,军人方半,伯阳人猛然放下高悬的城门,诸侯军有被拦腰截断,各个歼灭的危险叔梁给见势不妙,双手托住千斤城门,呼令诸侯军迅速撤出,避免了一场重大灾难七年后,叔梁纪与大夫臧孙纪同守防邑,被齐军团团围困,众寡悬殊,动弹不得一天夜里,叔梁给侦察好敌情,挑选精壮三百,披坚执锐,乘间突围将臧孙给送出重围,然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重返防邑坚守一往一来,如入无人之境(《左传》襄公十七年)由于他有谋有勇,遂以武功知名诸侯后升为吸邑大夫孔氏子孙终于向久违了的贵族集团迈进了一大步

叔梁纽先娶施氏,连生9子,都是千金;再娶一妾,生子孟皮,又破其脚叔梁给为使先人香火有后,以便重振家业于是,在60余岁的翩翩老矣之年,还向颜氏求婚颜氏是曲阜大族,家有三女,大女二女都不愿意嫁给这位尽管是英雄的老人,但三女徽在却慨然允婚,并很快有了身孕十月大期,产下一男,便是孔子孔子生时头顶内凹(圩顶),有似阿丘,故名孔丘;生前父母曾祷于尼山,因字仲尼

关于孔子出生,还有一个公案《史记》说:&ot;绝与徽在野合而生孔子&ot;野合,《史记》三家注,说是给年长,徽在少,不合&ot;壮室初等&ot;之礼,非礼曰野,故曰&ot;野合&ot;或曰,野合为野外结合,则孔子为私生子今存异焉

叔梁艳喜添贵子,却天不假年,他来不及把孔丘培养成人,便在爱子三岁时溘然长逝了(《孔子家语&iddot;本姓》)对小仲尼的哺育教养任务一齐落在年轻妈妈徽在的肩头为了避免叔梁艳那个多子女、多妻妾的家庭矛盾,微在毅然离开孔家,带着小仲尼卜居曲阜城内,后称阈里孔子少时,生活异常艰苦,他小小年纪也不得不帮助母亲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他后来回忆说:&ot;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ot;(《论语&iddot;子罕)即指此情有见识的孔母却没因生活的艰难而忽视孔子的教育和培养曲阜,是鲁国首府,是一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周公受封于此,其子伯禽赴国,带来了许多西周礼乐文献,素有礼义之邦的美名晋国大夫韩宣子曾观礼于鲁,深有感触地说:&ot;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所以王也&ot;孔母卜居曲阜,其用意也许还在于利用其文化气氛以便教育孔子孔子儿时,从不作无聊的游戏,常常模仿大人演礼习仪,学习古法《史记》说:&ot;孔子为儿嬉戏,设俎豆,陈礼容&ot;即指其事生活中的耳濡目染,使孔子对礼乐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15岁时,他留连礼乐,乐以忘返,立志要对这种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和研究到17岁时,孔子已是彬彬有礼,在等级森严的贵族社会中,获得了&ot;知礼&ot;的赞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