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多时,西凉铁骑簇拥着董卓的马车,在大道上疾驰。
在马车内,董卓闭目养神,粗壮的手指轻轻叩击着座椅扶手,忽地,董卓开口言道:“文优,那张固既勇猛且多智,更有斩杀华雄、擒获牛辅之能力,你道是否有可能为本相将其招赘为婿?”
李儒闻此,眉头不禁微微蹙起,连忙劝阻道:“丞相三思,张固虽有才干,但其性情刚烈坚韧,难以驯服。”
李儒稍作停顿,深吸一口气,想起昨夜试探郭嘉招张固为董卓女婿,却被郭嘉拒绝之事。李儒开口道:“丞相可还记得孙坚之事?彼时您欲以联姻来稳固权势,孙坚却断然拒绝。张固此人,与孙坚颇为相似,皆是胸怀壮志,不愿屈居人下之人。若强行联姻,恐会适得其反,激起其反心,成为我们的心头大患。”
言及此处,李儒轻轻叹息一声,目光转向窗外,望着那匆匆掠过的景致,仿佛每一棵树、每一片叶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教训。
董卓一听此言,顿时怒不可遏:“孙坚那贼子,本相欲与之联姻,乃是抬举于他,他竟敢拒绝。至于张固,我不过是欣赏他手下黄忠、典韦之勇猛。本以为奉先之勇已天下无双,未曾想……罢了,此事作罢,且让他们自相争斗去吧。”
马车缓缓驶入未央宫,董卓如今已将皇宫视为自家领地,随意进出。
许久之后,望着正忙碌准备任命文书与印章的小吏,董卓扫了一眼任命书,眉头紧锁,咬牙切齿道:“传国玉玺竟已失踪,彼时洛阳之乱,确实非同小可。文优,你须加紧搜寻。要知道,只要有人手持玉玺,任何刘姓之人都有可能登上帝位,届时,若无天子在手……你可明白?”
李儒闻言皱眉,答道:“丞相,这几日我已对内官、宫女及太监等人进行了全面搜查,却仍未有任何线索。”
李儒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低声言道:“丞相,传国玉玺失踪之事,事关重大。或许,它并未落入寻常人之手。您试想,那日洛阳之乱,谁最有可能趁机取走玉玺?”
他缓缓踱步,继续分析,“三公?小皇帝?亦或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微末小人物?儒以为,一方面应暗中监视各位大臣,尤其是那些当日身在洛阳之人,或许能从他们的蛛丝马迹中,寻得玉玺的下落。”一方面,必须严密监视各路诸侯的动向,以防万一传国玉玺真的在洛阳城中遗失,并被某一诸侯偶然发现。”
董卓闻言,微微颔首,对李儒言道:“文优,此事务必加快进程。待到本相平定了各路诸侯之后,如若届时缺少了这传国玉玺,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你应明了本相之意。”
李儒闻言,恭敬地弯下腰身,回应道:“丞相,儒心中已然明了。”
此刻,依据李儒的精心筹划,一众小吏已将圣旨与印章悉数准备妥当。董卓仔细审阅过后,取出那枚伪造的玉玺,郑重其事地盖上,随后将任命书交予李儒之手。
董卓沉声道:“文优,你需即刻将这些任命书与印章送往各路诸侯之处。此后,本相便坐镇这长安城中,静观他们自相残杀,哈哈哈哈!!!”
李儒再次躬身行礼,接过那一叠厚重的任命书,随即转身离去。出了皇宫之后,他从中抽出了给予张固的任命书与印章。
接着,李儒唤来一名随从,将那些至关重要的文书、圣旨与印章交予其手,并郑重吩咐道:“你速速前往,将这些东西交给徐荣,令他即刻启程前往洛阳,传达旨意。”
在回府的路上,李儒端坐于马背之上,表面平静如水,内心却暗自思量着另一位人物——郭嘉。那是一位青年才俊,智谋超群,令人既感钦佩又心生戒备。忽然,一阵清风拂过,李儒仿佛瞥见了郭嘉那淡然自若的微笑,心中不由得微微一动。
他低声自语道:“此人若能为我所用,必将成为一大助力。可是亦不可让丞相知晓其才。否则……如若不然,便需寻找时机将其除去,以绝将来可能发生的祸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