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塔底部全息图象四周。图象精确地显示出了各种最微小的细节,甚至连四条薄
薄的导带也能看得很清楚,它们顺沿各个棱面伸展出去,在紧靠底面的上方消失得
无影无踪。真是难以想象:即使在缩小十倍的情况下,还能看到导带向下伸展出六
十公里之遥‐‐直到地壳的下部界面之外。
&ldo;请换成剖面团,把&lso;基础&rso;站的位置提升到人眼的高度。&rdo;摩根对摄像员说
道。
空间轨道塔的图像换成了一个发光的幻影‐‐一个长长的薄壁矩形盒,其中除
了超导动力电缆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下部的隔舱(&ldo;基础&rdo;‐‐这是一个异常合适
的名称,尽管它目前的位置要比山顶高出百倍以上)是一个立方形小室,它的每一边
都是十五米。
&ldo;过道口的情况怎么样?&rdo;摩根问道。
图像的有关部分变得更明亮了。在南北两个棱面上,轨道的导槽之间清晰地显
示出了空气闸的顶盖。空气闸的位置被安排成相隔得尽可能远些,这是所有宇宙设
施上最普通的安全措施。
&ldo;大概,他们是通过南边的舱口进去的,&rdo;摄像员解说道:&ldo;只是不知道那个
舱口在爆炸时受到损伤没有?&rdo;
&ldo;没有关系,另外还有三处进入口呢!&rdo;摩根想道。使他特别感兴趣的是底部的
两个进入口。这种构思是在设计的最后阶段才形成的。其实,连&ldo;基础&rdo;站这种设
想本身也只是在此之前不久才产生的‐‐有一段时间,人们曾经认为没有必要在这
里建造掩蔽所,因为空间轨道塔上的这一段最终是要成为&ldo;地球&rdo;站的一个组成部
分的。
&ldo;请把底部转过来冲着我。&rdo;摩根命令道。
空间轨道塔倒了下来,它先是划出一道明亮的弧线,随后便横着悬在空中。现
在,摩根看到了底板的全部详细情况。位于南北两个边缘上的舱口,是同两个独立
的空气闸相通的。问题在于怎样才能到达那里。要知道,这儿同那里相隔着六百公
里呢!&rdo;
&ldo;生命保障系统呢?&rdo;摩根问摄像员。
空气闸的图像变暗了,继而出现的是小室中央一个小柜的图象。
&ldo;整个问题就出在这里。&rdo;摄像员忧郁地评论道:&ldo;室内只有供氧系统,可是
却没有净化器,当然,也没有能源。在失掉了运输机的情况下,恐怕他们未必能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