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看了一眼王延秋,王延秋很勉强地点了点头,他和上校只见过一面,还是在漆黑的餐厅里,他不知道上校是怎么知道这些的,不过现在不是让郑强追问这个的时候。
&ldo;那颗老掉牙的苏联核弹的威力足够了吗?&rdo;郑强问道,他决定旁敲侧击地试探王延秋想知道的那个数字。
&ldo;足够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rdo;上校很肯定地说道。
&ldo;你肯定?&rdo;
&ldo;我肯定,我对这个空间很熟悉,一半的威力就足够了,几个月前我就精确地计算过。&rdo;上校说道。
&ldo;哦?&rdo;
&ldo;一秒钟内冲击波可以摧毁金字塔的外表,然后上万度的高温熔化内部的一切。&rdo;上校补充道。
&ldo;为什么要把核弹留在那个位置?而不直接放在金字塔的附近?&rdo;郑强问道。
&ldo;因为我研究过这个洞窟,那个地带是整个洞穴最薄弱的地区,所以很久以前,外星智慧用巨大的柱子支撑了上部的压力。这个狭窄处将这个洞穴分成了两部分,这是个最佳的爆炸地点。&rdo;
上校的话显示,他确实研究过这里的情况,他所说的一半当量也许自有其道理。
第173章致命气泡
&ldo;克劳福德上校,你不用太担心,我们有最专业的专家,会解决所有问题。&rdo;郑强说道。
&ldo;那么你告诉你的专家,你们发射的导弹已经惊动了那些纳粹化石,它们很快会从短暂的茫然无措中清醒过来,即使我一直在竭力掩护,现在它们也肯定发现了你们的存在,一定会调动他们所能掌握的生物来消灭你们,相信我,在这里,要消灭你们何其的容易。&rdo;
&ldo;那么,我们还有多少时间?&rdo;郑强问道,语气故意显得非常镇定。
&ldo;我不知道,这取决于它们的反应,我看一定会很快。瞧它们已经上路了……它们来了。&rdo;
上校的通讯随即切断了,与前几次的通话一样,听上去总有些装神弄鬼的感觉。郑强猜想,上校可能就躲在了附近什么地方,也许用望远镜观察着自己的行动,否则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他的声音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出现,而且信号还很清晰。也许他不太愿意露面,很可能因为被自己和王延秋骗过一次,骗走了786号潜艇,所以这次他想扳回一城,尽管双方现在的目标暂时是一致的,但是上校肯定没想让任何一个人活着离开。
&ldo;他刚才说了一半的当量可以彻底摧毁这里的一切,威力是不是还嫌太大?&rdo;郑强立即征求王延秋的意见,因为他之前听王延秋讲过,如果只是几万吨的当量,潜龙4号躲进深水里大概可以抵挡得住。
&ldo;如果是一半,也就是18万吨,确实有一些大了。不过,你必须想到好的一面,无论如何,这个洞穴被破坏后,我们就会有机会从裂开的顶部逃走,只要我们能活下来的话。&rdo;王延秋回应道,他偷偷绕过了郑强关心的问题,18万吨的爆炸当量,比他的预想大了不是一点两点。
&ldo;你就这么有把握这么精确地调节爆炸当量?&rdo;
&ldo;我没有把握,我唯一的把握是将其引爆。核武器小型化在各国都是最核心的机密,美俄中的设计思路从开始就各不相同,所以只能先拆开看看了。&rdo;王延秋的话还是充满了不确定,就好像外科医生在开刀前说他其实不清楚盲肠长在哪儿一样。
&ldo;特派员,我实在搞不懂,真的可以将一个陌生的核弹的当量减小吗?&rdo;坐在船头的陆新朋问道,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这怎么可能。
&ldo;呵呵,这个么,怎么说呢。30万吨以上当量能制造得如此小型,本身就是工业设计上的奇迹,不同的设计者一定会有相同的思路,而且,内部一定会非常的局促。我要做的其实只是破坏部分的次级聚变装置。原理上就如同分析各个次级爆炸装置的质量、材料,然后计算出它们各自负担的当量,接着找到这些部分依次爆炸的顺序,逆向抑制一些排在后面的聚变能量。起码,说起来还算容易。&rdo;王延秋略显敷衍地回答道。
&ldo;拆开了,还能保证爆炸?&rdo;陆新朋接着问,他想像着一只乱拆一通的手表,怎么也不可能将一天走成12个小时,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ldo;所以,我们只能逆向的破坏次级爆炸装置,氢弹爆炸的总当量其实是一系列的聚变以及裂变爆炸组成的,由材料的质量决定,而且有严格的先后次序。&rdo;
&ldo;听上去好像并不是很难。&rdo;陆新朋说道。
&ldo;老弟,爱困斯坦的方程看上去更简单。你一个驾驶二代机的飞行员,还是少说大话。&rdo;文鼎华在一旁阴阳怪气地说道,而且似乎是在影射王延秋。
&ldo;原理上确实不难,而且,破坏一个复杂的装置,远比让一个装置运作,容易的多。&rdo;王延秋不理会文鼎华,接着向陆新朋解释这个问题。
&ldo;核弹爆炸还有顺序?&rdo;陆新朋拼命地提问,以此排遣心中对未卜前途的恐惧。
&ldo;当然有了,一般来说,首先用雷管引爆两种炸药,用炸药的化学能量来压缩引爆一颗裂变弹。&rdo;
&ldo;就是原子弹?&rdo;
&ldo;没错,就是原子弹,依靠它释放的热量和射线光压来引爆聚变装药,这就是次级的爆怍。&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