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有人说道:“这位师父如此慈悲为怀,武艺高强,定是出自名寺,我真想前去拜拜,沾沾佛气。”
然而此刻的普妙无法言语,仅是双手合十,在心中默默念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普妙的目光平静如水,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大家望着普妙的表情,皆是一脸迷惑。这时,老头赶忙向众人解释:“哦!这位师父乃是聋哑之人。”众人听了,先是一阵惊讶,随后对普妙的敬佩之情更是增添了几分。
听闻此言,众人对普妙愈发敬佩。有人拿来纸和笔,恭敬地递给普妙,说道:“师父,请您写下寺院的名字,我们日后定去参拜。”
普妙在纸上写道:“多谢各位施主,贫僧身为出家人,这些皆为贫僧分内之事。”他的字苍劲有力,透着一股坚定。
众人看着纸上的字,却发现普妙最终也未写出自己的法号与寺院之名。有人忍不住说道:“师父这是太过谦逊了。”
普妙写完后,转身离去。他的步伐轻盈,僧袍随风飘动。
大家望着他的背影,赞不绝口。有人感叹道:“这才是真正的高僧啊!”
普妙回到寺院,那几个僧人既未监督他,也未搭理普妙。
这几个僧人看到普妙,脑海中便浮现出许多百姓大骂普妙的场景,还有普妙被赶出寺院后的落魄模样,以及住持方丈因维护普妙而受到牵连的画面。
他们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闪烁着恶毒的光芒。
普妙对这几个僧人近日的反常举动深感疑惑,既未跟踪自己,也未找麻烦。
普妙心中暗自思索:“这几个家伙平日里总是找我麻烦,如今这般安静,定是在谋划着什么更大的阴谋。”
普妙觉得看似风平浪静的局面背后或许暗藏汹涌,但他并不担忧,只因他坚信只要做好自己便足矣。
他在心中默默念道:“我心向佛,无愧于心,任他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
次日,普妙依旧外出化缘。待他离开国清寺后,那几个僧人也随之离开。
这一天,几个僧人依旧没有跟踪普妙。他们离开寺院后,毫无化缘之心,一心只想寻觅一位大人物,以彻底毁坏普妙的名誉。
几个僧人来到了繁华的镇子,这里人声鼎沸,做买卖的吆喝声、卖艺杂耍的叫好声,此起彼伏,应有尽有,热闹非凡。
几个僧人在镇子里四处游荡。一个僧人说道:“此地如此热闹,三教九流之人皆有,咱们在此寻个大事端,想必并非难事。”
他的眼睛不停地四处张望,充满了急切和贪婪。
另一个僧人接话道:“嗯!确实!在此容易找到大人物,一次性将普妙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他的双手紧紧握拳,仿佛已经看到了普妙悲惨的下场。
话音刚落,几个僧人脸上皆露出了阴险的坏笑。那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扭曲,令人不寒而栗。
这时候听到有一个卖杂耍的人开始对着大家讨要赏钱。
几个僧人顿时来了主意,让身形相似普妙的僧人去向那个杂耍化缘。
身形相似普妙的僧人点点说道:“嗯!看我的!”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和得意,仿佛胜券在握。
说完,僧人就直奔卖杂耍的人走去。这个僧人手里拿着钵,对着卖杂耍的人双手合并说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他的声音故意提高了几分,试图引起周围人的注意。“施主的生意不错啊!愿佛祖保佑你。”
卖杂耍的听到僧人的话笑了,同时双手合并说道:“阿尼陀佛!多谢师父了。”
卖杂耍人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额头上还挂着表演后的汗珠。
说完,卖杂布的人还拿出了一点碎银子放在了僧人的钵里。那碎银子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僧人看了看钵里的碎银子,眉头微皱,说道:“阿弥陀佛!施主啊!你这么好的生意,怎么只是给这么一点呢。”
僧人的语气中带着不满和嫌弃,眼睛紧紧盯着卖杂布的人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