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清幽静谧、古木参天的国清寺中,普妙敏锐地捕捉到了住持方丈心底那一抹若有若无的复杂心思。
只见他微微仰起头,目光澄澈而明亮,双手虔诚地合十,口中轻念一声:“阿弥陀佛!”声音悠扬,仿佛带着一丝对尘世的超脱与对恩情的铭记。
而后,他缓缓开口,声音中满溢着诚挚与感恩,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多谢师父当年于那荒山野岭之中,慈悲地将弟子抱回。”
“这些年,师父不辞辛劳,如悉心照料雏鸟般扶养弟子长大成人。”
“师父对弟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每一个细节,弟子都深深铭记于心,永不敢忘。在弟子心中,师父不仅是给予我新生的救命恩人,更与在世父母毫无二致,此恩此情,重如泰山。”
住持方丈听闻普妙竟能言语,那平静的面容上并未泛起丝毫惊讶的涟漪。
这究竟是为何?皆因他对普妙那曲折的身世,可谓是了如指掌,心中早有预料。
而普妙见住持方丈面对自己突然开口说话,竟是如此波澜不惊,不禁心中讶然。他直直地看向住持方丈。
普妙眼中满是疑惑之色,语气中带着探寻,说道:“师父!如今弟子已然恢复正常,能够言语交流,可您却这般镇定,难道您一点都不感到惊奇吗?莫非,师父您从一开始就对弟子的事情了若指掌?”
住持方丈静静地聆听着普妙的话语,并未立刻回应。
住持方丈缓缓闭上双眼,仿佛在沉淀内心的情绪,随后口中悠悠念起佛号:“阿弥陀佛!普妙啊!世间诸事皆有定数,你命中注定不会在这国清寺长久驻留,离去不过是早晚之事。”
话语一顿,他微微睁开双眼,目光中带着慈爱与期许,轻声说道,“不过,你要知晓,国清寺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无论你行至何处,若心生想念,这里永远是你的归处,随时都能回来看看。”
方丈虽未直白道出自己知晓普妙之事,但普妙听了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心中已然明晰,方丈确实从一开始就洞悉一切。
普妙听了这话,心中五味杂陈,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此时的他,心中既有对未知前路的迷茫,又有对国清寺和方丈的深深眷恋。
普妙默默地与住持方丈告别,随后迈着沉重的步伐,转身缓缓走向自己的禅房。
进入禅房后,他的目光在熟悉的物件上一一扫过,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承载着他在国清寺的回忆。
然而,他只是静静地拿起一件僧衣,其余的东西一概没有带走,仿佛是要将过去的一切都留在这方小小的禅房之中。
普妙迈着沉重而又眷恋的步伐,一步三回头,每一步都似带着千斤重,满是不舍地缓缓走出了国清寺的大门。
那朱红色的大门,在他眼中渐渐变得模糊,却又如此深刻地烙印在他的心底。
而住持方丈并未大张旗鼓地为普妙送行,只是静静地站在不远处的角落,目光紧紧追随着普妙离去的身影,仿佛要将他的模样深深地刻在心底。
眼中满是不舍,那眼神,就像是一位目送游子远行的老父,饱含着无尽的牵挂与疼爱。
当普妙的身影渐渐在视线中消失不见,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轮廓,最终融入远方的天地之间时,住持方丈双手缓缓合并,紧闭双眼,那眼角竟悄然滑落出几滴饱含不舍的泪水。
这泪水,顺着他那饱经沧桑的脸颊缓缓流下,滴落在地上,融入这方他守护多年的土地。
普妙离开之后,几个僧人回到国清寺,却发现四处都寻不见普妙的身影。
他们在寺中穿梭,平日里普妙常去的地方都找了个遍,却依旧毫无踪迹。这让他们心中顿时感觉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他们在寺院里四处奔走,逢人便焦急地询问:“你们有没有看到普妙回来?有没有人瞧见他的影子?”
然而,得到的回应皆是无奈地摇头摆手,没有一个人瞧见普妙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