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汉朝这些人》作者:墨香满楼【完结】
读了很久的历史,终于有机会把自己对历史的见解写成书了,在这里感谢华侨社的老师们,还要感谢在本书创作过程中和出版过程中给过我帮助的人们。
预计本书将在这个月中旬陆续到达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
此系列图书共分6本(初步计划),已经有三本已经截稿,《刘邦卷》即将出版,所以在这里将其连载到我的博客上,方便读者阅读,我更新的速度会比出版社出版的速度要快。
闲话到此,请关注正文!
一、浪荡少年
出生
一切故事还是让我们回到那个遥远的公元前,回到这个故事的,回到开创这个故事的那个人‐‐刘邦吧!
时间:公元前256年的某一天;
地点:秦泗水郡沛县(今天的江苏省沛县)。
有那么一户叫刘太公的人家生了个男婴,不错,这个男婴就是刘邦。不过,此时他还只叫刘季。因排行老小,前面已有二个哥哥而得名!在《史记》或班固的《汉书》中,都没有刘邦名&ldo;邦&rdo;的记载,我们分析可知,刘邦当时应该是认为刘季这个名字不够气派,所以才将其名改为&ldo;邦&rdo;。&ldo;邦&rdo;是&ldo;国&rdo;的意思,多气派。但这个名字究竟是在当汉王的时候起的还是即帝位以后起的,就无法考证了。
通过这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父母给的名字并不重要,自己起的名字才重要。如果他继续叫刘季,充其量这一生也就是&ldo;三把手&rdo;,做不了一把手,而&ldo;邦&rdo;这个字,有&ldo;国家&rdo;的意思,或许名字和他一生的成就有一定的关系。这也许就是大多名人都改名字的原因吧。
似乎已经成了中国古人人物传记的通病,每个大人物出生时总是要和其他人要不一样!这位后来的刘老大也是如此。据传说,其实也就是据他父亲刘太公说,刘邦是他娘一次在沼泽边上睡觉时和一条蛟龙所生!这可不得了,刘邦直接从人子奔到了神子,那地位上升了可不是一两个级别!神的儿子做皇帝当然是理所当然了!
估摸着这位刘老太爷写过什么类似《我的伟大儿子》之类的回忆录。就算没写过,肯定也说过,而且是逢人就吹、遇人就侃当年我儿子出生时如何如何……最后,不管是出于什么政治因素,反正在高层的默许之下,进入了官方史料,之后又进入了《史记》之中,一直流传到后世,流传到现在。
《史记》是这么记载的,我们转载如下,供各位看官欣赏:
&ldo;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通,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rdo;
这段记载有拍马溜须的嫌疑,在后面的书里会详解介绍司马迁写史记时候的历史背景。理解那段背景,就不难理解如此&ldo;野史&rdo;能进入《史记》的原因了。
好了,书归正传。不管史书上怎样描述,刘邦就这样出世了!
童年时期的刘邦是在比较悠闲的时光中度过的,而且一直持续到35时他当上了一个所谓的基层小官‐‐泗水亭长。
在这整整35年中,他的老三地位帮助了他。在农家,老大、老二之类都是要陪老爹下田工作的,而且平常家里杂活之类的,也轮不到家里的老小刘邦。然后再让我们打开地图,找找江苏这块地方就会发现,沛县这个地方一向是土壤肥沃,气候也不错,并且&ldo;沛&rdo;是水源充沛的意思,从这个地方的名字就看出这个地方的特点,在封建社会,有水的地方就能盛产粮食。所以,这个地方的一个家庭养一个闲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刘邦就是他们家的闲人,并且一闲就是35年。在那个年代,35岁算是超大龄青年了,像这样一个既没有老婆,也没有工作的&ldo;啃老族&rdo;,很难想象出他将来能有什么大的作为,更不敢想他能开创一个朝代,成为开国皇帝。而正是这样一个无所事事长达35年之久的大龄青年加&ldo;社会混混&rdo;最终让大家眼前一亮、万人景仰。所以&ldo;3岁看老&rdo;那句话是没有多少事实依据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刘老大的长相。因为这一点也很重要。要不怎么后来吕雉的老爸一眼就相中了他!不过这一点也与我们上面所说刘邦的家庭条件有关。一个整天在田地里干活,风吹日晒,灰头土脸的怎么看都不会很上镜!如果刘邦长得胸部挺直(斗胸)、背脊硬朗(龟背)、手脚长而有力(龙股),肯定不会被有钱人吕公给看上眼!正因为他长的很帅,所以招人待见,少年时代是否有女人缘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根据当时的封建规矩,不太容易出绯闻,即使有之实,也不会让其广泛流传,但后来,他的女人缘非比寻常,并且还借助女人帮他完成了很多自己不好出面解决的问题。这都是后话,暂且按下,先看刘邦的少年时代。
刘邦出生的时候,和现在很多的80后年轻人一样,放荡不羁,没有工作,喊着&ldo;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的&rdo;伟大口号结交各路&ldo;混混&rdo;。
刘邦整天的不劳动,四处晃荡,被家里邻居批评为好吃懒做的&ldo;浪荡儿&rdo;。而正是这段&ldo;浪荡儿&rdo;的经历让他皮肤保养的不错,高大的个子再加上一些相书上所谓的异相,令他相貌堂堂,从而在长相上没有输给那些县城人。这段经历也让他有大把的时间和闲钱去结交朋友,慢慢地跟着刘邦旁边起哄的喽啰开始多了。而他本人在个性上也比较豁达、大方,就连白道上也认识了不少人。这样刘邦的知名度在沛县慢慢地打开了,整个县城刘邦还是有些面子的。哪位小弟有什么疑难杂症,喊声刘老大,还是比较管用的。于是,人脉关系越拓越广,许多后来帮他打天下的功臣都是在这段期间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