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谨遵太后懿旨!&rdo;
这几个人是同意恭王哭灵了,那其他的也就好办了,接到可以哭灵的消息的恭王正在天津安抚义勇军呢,一听这个,也没有犹豫,赶紧就走,为什么啊?因为刘铭传和燕文已经向他输诚了,燕武吗?恭王看不上,也就不理他了。不过这个时候恭王还不敢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因为他还有一招暗棋,而且现在距离大行皇帝灵柩回京还早,他还有时间。
很快他就到了承德,其实这次他来已经不是原史那样没有办法了,而是为了给自己一条退路,谁知道到时候义勇军靠得住靠不住!
他到了承德,首先就是面见肃顺他们几个人,当然他自己的妹夫景寿也是替他说了不少好话,加上他恭敬的样子,肃顺他们几个都还是很满意的,防备的心理也就放下了不少,趁着他们放松这功夫,奕忻化妆成萨满以给圣母皇太后跳大神为名和懿贵妃商量了很长的时间,定下了如何对付肃顺他们大计。这六天奕忻还面见了叶赫那拉氏的心腹御史董园醇,交代了一些事情。
第七天恭亲王就走了,临走的时候还去肃顺哪里行了下属礼,肃顺这时候到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给算计了。
恭王前脚走,后脚董园醇就上折子要求两宫太后垂帘,并且选择一两位亲王进行议政!这倒折子立刻就使让肃顺他们跳了起来!不过母后皇太后以她是一个女流不通政务,而且圣母皇太后现在在病中,要求压后再议。这个事情也算是压下去了。
到了第十天,留守北京的兵部侍郎胜保在恭亲王的授意下给承德方面上折子,要求自己与在京其他大员一样赴承德哭灵。在咸丰挂了后,肃顺他们怕各地统兵大臣借哭灵的机会制造麻烦,就下旨不许各地统兵大臣赴承德哭灵。但是这次被胜保抓住了前一道允许在京大员哭灵的旨意的漏洞,没有办法的肃顺他们只好同意了。
接到允许哭灵的诏书的胜保,立刻挥动大军,过河间、雄县快速北上进京了(当时胜保的部队在直隶保定一带)。
同时,恭亲王还要求义勇军的刘铭传人等,立刻带义勇军奔赴怀柔、密云一带布防!
在5天后胜保的军队进京的时候,义勇军已经到了密云外围和怀柔,偷偷的将官道监控了。并且封锁了所有的承德到北京的小道,这件事情是瞒着恭王做的。
在胜保的军队和义勇军就位后,胜保去了承德,面见两宫太后的时候,偷偷的伸出两个手指头!
第二天,圣母皇太后身体就好了,而且立刻就和母后皇太后把董园醇和肃顺他们八个招了来,开始说董园醇那道折子的事情。期间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肃顺等人以罢工抗议。双方在这个问题上谈不拢,没有办法的肃顺他们只好拖着,想等到了回京的时候再说,他们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内外。
这个事情可以拖,但是两宫太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ldo;雨季快到了,大行皇帝的灵柩再不走,到时候要是被雨淋了,可不是小事情!&rdo;
肃顺他们没有办法,只好同意提前到农历的六月二十大行皇帝灵柩回京,也就是十三天后。
第三十节辛酉之变二(第一更)
更新时间:2008-8-40:36:17字数:3328
在这关键的十三天里,肃顺他们麻痹大意了!
首先两宫太后没有再在两宫垂帘和亲王辅政的问题上进行争执,让他们感觉两宫服软了,这就大大的放松了他们的警惕。
在这十三天内的第三天清早,两宫召见了八大臣,明确的提出郑亲王端华担任的职务太多了,希望他把行在步军统领的职位交出来,由醇郡王奕缮担任。两宫还给他们一段时间去想了一下。当天下午讨论后,八大臣认为绝对不能把行在步军统领的职位交出去,但是为了平复两宫,他们决定保举醇郡王奕缮为步军统领,算是给两宫一个交代。
在下午的争论中,两宫最后&ldo;迫于无奈&rdo;只好接受了八大臣的意见,任命醇郡王奕缮为步军统领,可是圣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对这个还是不满意,认为八大臣不给面子,而且明着说:&ldo;我们姐妹现在也不想什么垂帘的事情,就是想过点子安生日子!要是不是七爷掌军,我们姐妹不放心!&rdo;说完就走了,留下一个&ldo;啥也不懂&rdo;的母后皇太后,八大臣一听人家不准备垂帘了!那好!行在步军统领是肯定不能交出去的,但是其他的军权职位,咱大清多的是,拿出几个来就是了!
这几个人就又回去商量了,商量的结果就是拿出了四个职位,让醇郡王奕缮自己挑,等他挑完了,他们八个和醇郡王一块去两宫哪里请旨。
他们拿出来的是那四个职位?第一个,北京的九门提督;第二个,神机营都统;第三个,善捕营都统;第四个,骁骑营都统。
但是这几个人让人家挑也并不是真心,为什么?四个职位里,第一个最为关键,第四个战斗力最强,第二是火器部队,战力在大清也是数得上的,只有第三个是管拿人一类的事情,在武将职官里相当于荣养性质的空头衔。
所以他们内心里是希望醇郡王奕缮挑选的是第三个。这几个人就把醇郡王奕缮请来,让人家挑,开始奕缮盯着那个九门提督,这几个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不过奕缮看了看他们的表情,就用手敲了敲骁骑营,不过这个时候肃顺的脸色很不好看,奕缮一看不好,连忙说:&ldo;小王就要这善捕营都统吧,反正本王也不知兵,这善捕营平日也没的什么事情。就算是给我个喝茶歇脚的地方,这大清的天还要您们老几位费心,我就没事进宫陪陪两位太后就行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