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坐吧,我有事对你俩说。&rdo;
袁老看李都坐下,就从桌子上拿了一张纸,递给林正和李都,说:&ldo;这是南边传来的消息,你们看看。&rdo;
林正接过纸,直接放在两人中间,然后两人头对头看了起来。
&ldo;这群天杀的!&rdo;
&ldo;败类!&rdo;
林正和李都两人看完纸上写的,就骂了起来。
圣上带着文武百官逃到南边后,朝中一些人担心外族追过来,竟然劝陛下将船只全部捣毁,并且封锁长江,圣上因为外族被吓破了胆,居然答应了下来,后来那些从北方逃到长江,打算渡江的,却因为没有船只而不得不被滞留在江北,结果正被南下的一股外族遇上。
&ldo;这些天天舞文弄墨的文人不是挺厉害,参起人来不是舌吐莲花吗,怎么现在就那么怂,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条诏令一出,就等于断了北方百姓的生路嘛!&rdo;李都气得破口大骂。
林正也骂了两句朝中那些蛀虫,可他心里却明白,其实最该骂的不是那几个提建议的,而是圣上,毕竟这是他的天下,最后下令的也是他。
袁老等两个人骂完,这才说道:&ldo;现在圣上下令封江的事已经传来了,许多原本往南跑,幸存下来的,也没指望了,都开始往几个有驻军的府城跑,咱们府城应该也会马上迎来这些人,你们俩要做好准备。&rdo;
&ldo;袁老的意思是?&rdo;林正忙坐直身子,问道。
&ldo;百姓身陷囹圄,我等身为将士自然不能见死不救,况且徐州城也缺人,所以自然放开城门让百姓进来,只是,如今外族来袭,保不齐这百姓中就会混了奸细,所以现在我们要想个对策,既保证百姓可以进来,又不能让奸细进来。&rdo;袁老淡淡的说道。
林正和李都一听,顿时头大,那么多百姓,怎么可能一一详查,而且就算能详查,当初大家逃命那么匆忙,还能指望这他们记得带户籍文书不成,而且就算文书,也可能造假啊。
李都想了两下,直接头疼的问袁老,说:&ldo;袁老,您知道我脑子不好,这种事就不要问我了,您老可有什么办法,您说,我们直接照做就是了。&rdo;
袁老听了,笑骂道:&ldo;你这小子,让你动动脑子,你都不肯。&rdo;
&ldo;我都四十多了,您还天天叫我小子,再说,我是当兵的,又不是军师,只要会打仗就行了,想办法的事,不是有您和将军嘛!&rdo;李都小声嘀咕这。
&ldo;你呀!&rdo;袁老摇摇头,转头看着林正,问:&ldo;小林,你有什么想法。&rdo;
林正想了想,说:&ldo;想要每个详查,这个太难了,现在兵荒马乱,只怕没几个带着户籍文书,就算带着,我们也找不到官府的底档进行对比,根本无从判断真假,所以查肯定是不行。&rdo;
袁老点点头,说:&ldo;确实如此,那你可有办法?&rdo;
&ldo;把进城的人群打散,五户编成一排,让他们相互监督,一旦出事,五户同罚。&rdo;林正说道。
袁老诧异的看了林正一眼,说:&ldo;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居然热衷于法家。&rdo;
林正摇摇头,说:&ldo;我对哪家其实都没太大兴趣,不过是遇到事拿来用用,如今兵荒马乱,也算是乱世,乱世用重典,虽然听着残酷,其实却能救更多人。&rdo;
袁老听了,顿时笑了,说:&ldo;你这最后一句,是仁,倒又像儒家,也是有趣。&rdo;
林正听了,说道:&ldo;袁老您别取笑晚辈了,晚辈肚子就那点墨水,晚辈有自知之明。&rdo;
袁老摇摇头,说:&ldo;也不是肚子里学的越多越好,就像朝中有些人,反而学傻了,学歪了。&rdo;
林正知道袁老说的是那几个给圣上出主意的,这主意虽然可保一时安全,可却让圣上失了民心,只怕以后后患无穷。
袁老也只是感慨了一下,就回到原来的问题上,直接说:&ldo;徐州城有城东和城西,咱们军营占了一半,我打算把另一半用来给百姓,到时安置时就按你刚才说的做,不过在安置前,小李,你先去把安置百姓的那加一道墙,以后万一有事,也好应变。&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