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苦笑,他没料到凯瑟琳会如此坚决。
沉默了片刻,乔纳森最终叹了口气。
“凯瑟琳,你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记者之一。我不想失去你,但你必须明白,你的选择可能会让你付出代价。”
凯瑟琳微微一笑:“乔纳森,新闻的意义和力量在于揭示真相,而不是掩盖它。
如果这是我的代价,我愿意承担。”
她转身离开办公室,留下乔纳森独自坐在桌前,望着她的背影,神情复杂。
随后的几天,凯瑟琳的系列报道在《泰晤士报》上继续刊登。
并引发持续关注和讨论,欧罗巴各国媒体纷纷转载。
很快,就在欧罗巴掀起一阵夏国热。
凯瑟琳随之名声大噪,但也引发巨大争议。
一些人赞扬她的勇气和客观,更多的人指责她是叛徒,为东方阵营“张目”。
对此,凯瑟琳看得很开。
她之所以敢发表这些报道,除了坚持自己的新闻理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有退路。
周博许诺帮她开报社,百万鹰元打底,这让凯瑟琳底气十足。
而且系列报道发表之后,她在舆论界已经有了一席之地,虽然争议很大,但黑红也是红。
有名气,有资金,她完全可以另起炉灶,东山再起。
完成系列报道后,凯瑟琳没有忘记周博的嘱咐,在各大报纸刊登了香江电器的招聘广告。
二战期间,欧罗巴的经济遭受重创,失业人的很多。
招聘广告一出,立刻吸引了不少人,尤其是电子电器行业的人员。
半导体收音机,计算器,walkman,在欧罗巴各国都很受欢迎,所以业内人士对香江电器并不陌生。
而且很多人把香江电器视为一家不列颠公司,这样打消了很多人的顾虑。
再加上周博开出的薪水足够诱人,招聘广告居然效果不错。
随后的时间里,居然真的有人联系凯瑟琳,表达愿意去港岛工作的意向。
···
另一边,沪江。
在特大高炉出铁后,沪江地区的工厂都深受鼓舞。
毕竟钢铁是工业的粮食,现在粮食充足,各厂再也不用担心钢铁紧缺的问题了。
pcL-181的量产线也很快竣工,开始紧锣密鼓地生产。
程万里还下令,pcL-181的优先性甚至还高于L-15,要以最快速度量产。
又过了半个月,造船厂终于传来期待已久的消息。
万吨大驱合拢完成,这意味舰身主体完成,下一步就是设备安装。
从这一步开始,周博就不可能当甩手掌柜了。
万吨大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每一个子系统都相当复杂。
动力系统,电气系统,武器系统,雷达系统,这些全都需要周博参与。
好在,周博现在也是兵强马壮,手下都是精兵强将。
这一天,周博叫上大鹏,姜思夏,姜明尚,徐彬,还包括张曼妮,一起来到沪江造船厂。
几个人都会参与子系统的工作,所以提前参观一下。
至于叫上张曼妮,也是周博有意为之。
毕竟之前更机密的长征一号都给她看了,这次把她排除在外,会引起她的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