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衡眉:《从一条错误的理学理论所引起的混乱说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缘起剖析》,《史学集刊》,2000年第4期。
李衡眉:《“一继一及”非“鲁之常”说》,《齐鲁学刊》,1999年第6期。
李衡眉:《野合习俗的由来》,《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1期。
李玉洁:《郑国的都城与疆域》,《中州学刊》,2005年。
梁云:《成周与王城考辨》,《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5期。
梁宁森:《关于虢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
刘毓庆、郭万金:《子夏家学与〈诗大序〉——子夏作〈诗大序〉说补正》,《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月。
刘丽文:《〈左传〉“继室”考》,《学术探索》,2003年9月。
刘海琴:《“暴虎”补证》,《语言研究》,2005年2月。
刘启益:《西周夨国铜器的新发现与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考古与文物》,1982年2月。
罗炳良:《崔述历史考证方法论的局限性——以考证司马迁〈史记〉“申侯与弑幽王”之说为例》,《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月。
罗义俊:《论董仲舒“素王”观的现代意义》,《秦汉史论丛》第6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卢盛江:《上博楚简〈诗论〉谳疑》,《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
马银琴:《上博简〈诗论〉与〈诗序〉诗说异同比较——兼论〈诗序〉与〈诗论〉的渊源关系》,《简帛研究2002,200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齐文心:《王字本义试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古史文存?先秦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裘锡圭:《说“玄衣朱▓【造字:衤+暴】▓【造字:衤+金】”——兼释甲骨文“虣”字》,《裘锡圭自选集》,大象出版社,1994年。
邵炳军:《两周之际三次“二王并立”史实索隐——周“二王并立”时期诗歌创作历史文化背景研究之一》,《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2期。
邵炳军:《论平王所奔西申之地望》,《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7月。
邵炳军:《周平王奔西申与拥立周平王之申侯——周“二王并立”时期诗歌创作历史文化背景研究》,《贵州文史丛刊》,2001年1月。
邵炳军、路艳艳:《〈诗·桧风·隰有苌楚〉、〈匪风〉作时补证》,《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第3期。
邵炳军:《郑武公灭桧年代补证》,《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
斯维至:《说室》,《中国古代社会文化论稿》,允晨文化,民国八十六年。
唐兰:《宜侯夨簋考释》,《考古学报》,195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