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盛夏正午,黄土高原被烤得滚烫,没有一丝风。
吴龙戴着一顶草帽,沿着田埂,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他看到田野里,战士们和老乡们正在辛勤劳作。他们有的在锄地,有的在浇水,有的在拔草,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吃力。
“这天气,也太热了!再这样下去,非得把人给晒出个好歹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中暑可不是小事!”
他加快了脚步,走到一个正在锄地的老乡身边。
“老乡,歇会儿吧,这大热天的,别把身体累垮了!”吴龙关切地说道。
老乡抬起头,用袖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露出了一个憨厚的笑容:“吴教员,您来了!没事,俺们庄稼人,皮糙肉厚的,这点热不算啥!”
吴龙看着老乡那被晒得黝黑发亮的脸庞,心里一阵心疼。他知道,老乡这是在硬撑着。
这大热天的,谁不想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歇脚啊?可是,这地里的庄稼不等人啊,要是耽误了农时,那可就影响了收成,影响了整个南泥湾的粮食供应啊!
“老乡,您说的对,庄稼不等人。可是,咱们也得注意身体啊!”吴龙说道,“这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是累垮了,还怎么搞生产啊?”
“吴教员,您说的是,俺们知道。”老乡说道,“可是,这大热天的,干起活来,真是太难受了!要是有个啥东西能扇扇风,那就好了!”
老乡的话,让吴龙心中一动。是啊,扇子!这最简单、最实用的降温工具,怎么就没想到呢?
回去后,他立刻找到李位和赵连长,把想法告诉了他们。
“做扇子?这倒是个好主意!”李位说道,“可是,谁会做呢?”
“这你可就问对人了!”吴龙得意地一笑,“我小时候,可是见过村里的老人做扇子的,这手艺,我多少也学了点儿!再说了,咱们南泥湾这么多能工巧匠,还怕做不出几把扇子来?”
“真的?那太好了!”赵连长高兴地说道,“吴教员,您可真是咱们南泥湾的‘及时雨’啊!这大热天的,您一来,就给咱们送来了‘清凉’!”
说干就干,一场轰轰烈烈的“扇子制作大会战”在南泥湾拉开了序幕。
吴龙亲自担任“总工程师”,他把战士们和老乡们召集起来,详细讲解了扇子的制作方法。
“同志们,乡亲们!”吴龙站在高台上,声音洪亮,充满激情,“这扇子,说白了,就是扇骨和扇面两部分。扇骨可以用竹子、木头来做,扇面可以用纸、布、羽毛,甚至树叶来做。咱们南泥湾,这些材料都不缺!”
他指着远处的一片竹林:“看到那片竹林了吗?那就是咱们的‘扇骨基地’!要选那种生长三年以上的青竹,这样的竹子韧性好,不易折断,做出来的扇骨才结实耐用!”
他又指着一片长势茂盛的树林:“看到那片树林了吗?那就是咱们的‘扇面基地’!可以挑选那些宽大、完整、柔韧的树叶,来制作扇面。这树叶扇子,带着一股大自然的味道,扇起来可舒服了!”
“当然,咱们也可以用布、用纸、用羽毛来做扇面。喜欢结实耐用的,可以用布;喜欢轻巧凉快的,可以用纸;喜欢好看的,可以用羽毛……”
吴龙的一番话,让战士们和老乡们都兴奋不已。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就动手制作扇子。
大家伙儿分工协作,有的负责砍伐竹子,有的负责劈竹条,有的负责制作扇骨,有的负责裁剪扇面,有的负责粘贴扇面……
他们把锯好的竹段,用刀劈成细长的竹条。这劈竹条可是一门技术活儿,既要用力均匀,又要掌握好角度,才能把竹条劈得又细又直。
“这劈竹条,可不能心急,要慢慢来。”一个老木匠一边示范,一边说道,“这竹条劈得越细,做出来的扇骨就越轻巧。”
“是啊,这劈竹条,也是个力气活儿呢!”一个年轻的战士说道,“这劈了一会儿,胳膊都酸了!”
与此同时,南泥湾的窑洞里,老木匠正在制作扇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