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看到了奏折,没有提一句杜燕绥。
高宗想起了自己写给苏定方的那纸密函。
他嘱苏定方在大局将定的情况下,寻个错免了杜燕绥的征西主帅。仗要赢,他却不想看到杜燕绥以征西主帅的身份在殿堂上受封。他已经袭了勋爵。要封,就是实封。他不愿意杜燕绥手里有兵权。
高宗此时却内疚着。脑子里闪过杜燕绥和自己的交情。
他突然记起了还曾是少年时穿了内侍的衣裳躲在偏殿的帷帐后,八岁的杜燕绥捧着天策剑坐在偏殿里。杜燕绥没有动,他怕被父皇知道,也不敢动。左右看着无人的时候,杜燕绥却跳下椅子,从怀里拿了个纸包悄悄放在了帷帐后。又回去坐得笔直。纸包里是块胡饼,他吃得香,杜燕绥却整整饿了一天。杜燕绥被内侍叫走了,这件事没有告诉任何人。
后来选侍卫的时候,他本来很想选杜燕绥。他看到杜燕绥看自己的目光很奇怪。等杜燕绥第一个跟在滕王身后跳进水池时,他这才知道杜燕绥并不晓得自己的身份,以为他只是个小内侍。怕他送了性命,所以没有声张。
再后来,他偷偷跑到侍卫们住的地方,他知道杜燕绥常常一个人坐在假山后发呆。他故意要在假山下面挖坑藏酒。杜燕绥帮他,还是没有告诉任何人。
那时候,大哥是太子。亲二哥有才。谁都想不到最终坐上皇位的是自己。
那时的杜燕绥救了个小内侍,他会有私心?
杜燕绥又帮着一个不受宠的皇子藏酒,他会有私心?
权力让人多疑。疑武氏想集权,就疑了她荐的杜燕绥。皇后没有私心,杜燕绥自然更没有半点投靠皇后和自己做对的私心。
高宗轻叹着。苏定方的密折就在他衣袖里。信上说杜燕绥发现了袭敌的良机,机不可失,所以未等他寻着错,就主动让出了帅印。他顺水推舟,亮出密旨行了主帅之职。
苏定方并不知道,他不敢告诉皇帝密旨是被杜燕绥捡去了送还回来的。而他这番话加重了皇帝的愧疚。
“听说有羽林军未得旨意封了杜国公府的门?”高宗叫来了主管北衙的柳大将军,淡淡的问道。
柳将军一惊,恭谨的回道:“听说杜燕绥身为主帅,私自挂印而走,差点害二十万征西军群龙无首。北衙几位将军怕家属们闹腾,蔡国公夫人又快生了,这才派了一百羽林军去护着。昨天娘娘道一百人不够。又调了二百人去守卫。”
高宗眼里涌起了讥讽。
如果不是杜燕绥领着探营的兵骑着快马设伏。虽说钦差没能顺利册封达度。但唐军也没那么容易和达度一起一气追到了贺鲁的牙帐。
柳大将军?姓柳啊!他怎么忘记了他是废后的母族柳家出来的人。
高宗站起身吩咐胡公公道:“去告诉皇后一声,摆驾蔡国公府,朕要去探望杜老夫人。”
帝后临幸蔡国公府?
柳大将军大吃一惊。胡公公也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