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学生,都是曾经的帛大学生,一个说给另一个:&ldo;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课桌!而今小日本欺人太甚犯我国家杀我同胞,我若是不站出去,拿着枪把他们赶出中国,我还有什么颜面!&rdo;
另一个稍显平静,问前者:&ldo;你听过鲁迅先生吗?先生说学医救不了国人,但写文章可救。&rdo;
第三条在一九四九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政客跟着走,军队跟着走,文化也得跟着走。
教授们负手立于校史馆门前‐‐那时候还不叫校史馆,它叫教务处,连着校长室一起都在这个小院里。
&ldo;办学治学,在哪里不是学?帛禹这么大一块园子,也总得有人看着不是?&rdo;
最后一条线,一九四九年,燕市和平解放,十月一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
依旧是这片园子,穿西装的有、穿长袍的也有,教授有、学生有,校长也在,有新生不解:&ldo;帛禹不是从不涉政?&rdo;
有国旗缓缓升起,红底,金黄色的星,有五颗。
&ldo;这不是政治,这是国家。&rdo;
第44章
南溪在十一长假即将结束时收到一条求助信息,来自适之,问她应该怎么独立写剧本,语态诚恳还惨兮兮,南溪对着信息噗嗤一声笑出来。
南溪:适之大大这是要全职做一体机了?
适之几乎秒回,就像是专门抱着手机等南溪回复一样:我们学校校庆要做广播剧,我是编剧……
南溪:你不是写过剧本吗?
适之:那不一样啊,上次你主我辅助,这次是我独立操刀,tat剧情结构我掌握不好,纯对话好难啊,场景转换和戏剧冲突性也做不好。
南溪想了想:之前推荐你的编剧参考书看了没?
适之:看了,全看过了,我知道大体,但是剧本的细节掌握不好。
南溪:你写了多少?
适之:三分之一,你帮我看看?
南溪回了好,对方很快发来一个文件。
南溪下载后马不停蹄开始看,抱着认真的批判角度看过一遍,发现居然还不错。
南溪:挺好啊,除了卡点生疏些外,逻辑上没有问题的
适之:啊,好的,谢谢!
过了半个月后,适之又来找南溪,这次写了全文的三分之二,同时将前边的做了修改。
南溪看完依旧给仨字:很好的
但是心中隐隐约约感觉不是很对,总感觉对方最大目的不是让她看剧本,其实是想让她夸她,但转念一想对方也没这么无聊,夸了顶什么用,图个心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