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刻刀,他就用小刀和铁钉一点点地雕刻;没有刨子,他就用磨平的石头来打磨。
虽然工具简陋,但王木匠凭着一双巧手和丰富的经验,硬是把一块块木板变成了一块块实用的搓衣板。
另一边,石匠出身的李石匠也带着几个战士,开始制作石制搓衣板。
他们先挑选了一块表面粗糙但质地坚硬的青石,然后用铁锤和凿子开始打磨。
“这石头要选好,太软了容易碎,太硬了又不好加工。”
李石匠一边敲打着石头,一边说道,“这表面的纹路也要打磨好,既要粗糙,又要均匀,这样才能搓得干净又不伤衣服。”
制作石搓衣板可比制作木搓衣板费劲多了,不仅需要更大的力气,还需要更高的技巧。
战士们轮流上阵,挥舞着铁锤,一下一下地敲打着石头,火星四溅,叮当作响。
“这石搓衣板可真不好做啊,比打铁还累!”一个战士擦了把汗,说道。
“累是累了点,但做出来的搓衣板肯定结实耐用!咱们南泥湾的战士,啥困难没见过?这点累算啥!”
经过几天的艰苦努力,一批木制和石制的搓衣板终于制作完成了。这些搓衣板虽然看起来有些粗糙,但却凝聚着战士们的心血和智慧。
“哈哈,咱们南泥湾也有搓衣板了!”战士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兴奋地喊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下洗衣服就方便多了!”一个女战士拿着一块搓衣板,高兴地说道。
“这木搓衣板轻巧,用起来顺手!”
“这石搓衣板结实,搓得干净!”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对这些新诞生的“洗衣神器”赞不绝口。
为了让搓衣板更实用,战士们还集思广益,对搓衣板进行了一些改进。
他们在木搓衣板的下方增加了几个排水孔,方便污水排出;在石搓衣板的边缘加上了木框,防止磕碰;还根据人体的身高和使用习惯,调整了搓衣板的倾斜角度,使其更符合人体工学。
“吴教员,您快来看,这是我们改进后的搓衣板,您给提提意见!”李位拿着一块改进后的搓衣板走过来。
吴龙仔细地看了看,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不错,这搓衣板做得越来越好了!这下大家洗衣就更方便了!”
很快,新制作的搓衣板就派上了用场。战士们纷纷拿着自己的脏衣服,来到河边,开始体验搓衣板带来的便利。
“哎呦,这搓衣板还真好用,搓几下就干净了!”
“是啊,比以前用手搓省力多了,也洗得更干净!”
“这木搓衣板用起来轻便,适合洗小件的衣服;这石搓衣板更有劲儿,适合洗大件的、脏的衣服!”
“哈哈,这下咱们南泥湾的洗衣效率大大提高了!”
从此以后,南泥湾的河边经常能听到“哗啦哗啦”的搓衣声,这声音清脆悦耳,成为了南泥湾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战士们再也不用为洗衣发愁了,他们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工作中去。
这小小的搓衣板,不仅改善了战士们的生活条件,也体现了南泥湾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南泥湾的军民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这片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喜欢一锄头挖回1941:南泥湾种地请大家收藏:()一锄头挖回1941:南泥湾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