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明朝皇权 > 第21章(第1页)

第21章(第1页)

噭生光虽然是一个落魄文人,屈打成招后,却口还有一点骨气,始终没有顺从厂卫及三法司官员的意图,随意攀诬他人。提督东厂太监陈矩在向皇帝汇报时,承认皇上要追究幕后主使人的旨意难以实现,无可奈何地说:&rdo;(噭生光)忍刑辗转,书内词名一字不吐。&ldo;皇帝也不得不承认:&rdo;噭生光证佐已明,忍刑辗转,未吐同谋主使真情。&ldo;刑部尚书萧大亨想讨好皇上,再三诱使噭生光扳扯&rdo;同谋主使之人&ldo;,噭生光拒不服从,抗言道:&rdo;我自为之,谁为主使?&ldo;在会审时,萧大亨把写好的纸条塞入刑部主事王述古袖中。纸条上写着这样几个字:&rdo;脱(噭)生光而归,罪(郭)正域。&ldo;王述古正色拒绝:&rdo;狱情不出囚口,出袖中乎?&ldo;

噭生光死后,舆论界普遍认定,&rdo;妖书&ldo;并非噭生光所作。当时的野史都提及这件事:有人说,&rdo;妖书&ldo;出于武英殿中书舍人赵士桢之手。赵士桢一向慷慨有胆略,&rdo;妖书案&ldo;发后,杜门不出。据说,噭生光凌迟处死后,赵士桢精神错乱,屡次梦见噭生光索命,一病不起。临死前,他自己透露了这一秘密。又传闻,赵士桢临死时,&rdo;肉碎落如磔&ldo;。所谓&rdo;肉碎落如磔&ldo;云云,当然是民间关于因果报应的街谈巷议,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不过,由此也折射出舆论的导向:噭生光死得冤枉。

稍微冷静地加以分析,便可以判断,一个落魄的秀才,如何能写出这篇涉及&rdo;国本&ldo;的政论文《续忧危竑议》!能撰写此文者,非得熟悉宫廷内幕及官场上层动态不可,区区生光断然无此能耐。

当然,&rdo;妖书&ldo;是谁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背后透露出来的政治动向。显然,&rdo;妖书案&ldo;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发事件,它是政治的晴雨表,反映出朝野上下对于皇太子地位不稳的一种忧患意识,力图以曲折的形式表明舆论的压力,迫使郑贵妃不敢贸然废太子。这恐怕是朝廷大多数官员的愿望,包括一部分参与会审的官员在内,都不愿在此案中株连无辜的所谓&rdo;主使人&ldo;,而铸成大错。既然抓住了噭生光,又有刻字匠为人证,案犯又供认不讳,此案便草草了结,是无奈中的上策。对于皇帝来说,真犯究竟是谁并不重要,把&rdo;妖书&ldo;舆论压-卜去才是当务之急。因此对于噭生光的处理,他不同意论斩,偏要凌迟以后再枭首示众,着意要造成一种威慑气氛,使后人不敢再在郑贵妃的问题上说三道四。

&rdo;妖书案&ldo;虽然以这种奇特的方式了结,但是它的政治后遗症,却-长期持续。上层官僚的派系门户之争愈演愈烈,沈一贯一派与沈鲤一派的矛盾浮出水面,由暗而明。此后的&rdo;梃击案&ldo;、&rdo;红丸案。&ldo;莫不如此,拉帮结派,以此为话柄,互相攻击。正如李逊之《泰昌朝记事》所说:&rdo;光庙(朱常洛)在东宫,危疑特甚,有前后妖书事,皆宵小辈窥伺内意,以为神庙(万历)必有易储之举,以此构衅造间,且肆毒朝绅,各剪所忌,而门户主名立矣。&ldo;

梃击案

&rdo;妖书案&ldo;过后,宫中稍稍安定。万历皇帝盼孙心切,鉴于皇太子朱常洛的元配妃子郭氏婚后无子,特地下旨多选淑媛,伺候于太子左右。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选侍王氏生了个儿子(就是以后的天启皇帝朱由校)。朱常洛有了儿子,意味着万历皇帝有了长孙,照理境况应该有所好转,其实不然。

自从他移居慈庆宫后,与居住于景阳宫的生母恭妃王氏几乎等于隔离。虽然万历三十四年因长孙诞生,恭妃王氏被册封为贵妃,但王贵妃与郑贵妃的待遇有天壤之别。等到她病危时,朱常洛才得以前往景阳宫探望母亲。但见宫门紧闭,一派门庭冷落的景象。王贵妃大约是常年思念儿子的缘故,眼睛已经近乎失明。她听到儿子的声音,用手抚摸着,凄楚地说:&rdo;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憾!&ldo;朱常洛听到母亲的心酸话,泪如雨下。这时屋外有郑贵妃派来的人在偷听,王贵妃若有所闻,对儿子说:&rdo;郑家游人在此。&ldo;两人只好默然相对。

万历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王恭妃病逝。死去的王贵妃的境遇,折射出活着的太子朱常洛的景况。王贵妃安葬一年之后,朱常洛遭到心怀叵测者的暗中诅咒,说明他的地位直到此时依然岌岌可危。万历四十一年六月初二日,一个名叫王曰乾的武弁(锦衣卫百户)告发:奸人孔学等人,受郑贵妃指使,纠集妖人,摆设香纸桌案及黑瓷射魂瓶,由妖人披发仗剑,念咒烧符,又剪纸人三个(皇太后、皇上、皇太子),用新铁钉四十九枚,钉在纸人眼上,七天后焚化。

万历皇帝获悉后,愤怒不堪,责怪内阁首辅为何事先没有报告。内侍太监听到皇上问话,便把早已递进的内阁首辅叶向高的奏疏交给皇上。其实叶向高已经知道此事,他的奏疏建议:

为皇太子考虑,皇上应该冷静处理此事:如果大张旗鼓,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反而使事态恶化,那么&rdo;其祸将不可言&ldo;。万历接受了这个建议,因为只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唯一的上策,如果张扬出去,势必像&rdo;妖书案&ldo;那样闹得满城风雨。

第二天,叶向高指示三法司严刑拷打王曰乾,把这个危险人物打死在狱中。他所告发的案情太严重,又真假难辨,只有以不加追查、不事张扬、消灭活口的方式了结,才能化险为夷,化有为无。叶向高不愧老谋深算,顾全了皇室的根本利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