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前后不能互相策应,主力和一部不能互相依仗,官兵之间不能互相救授,
上下隔绝不能互相保障,士兵离散而不能集合,部队虽然集中而不能一致行
动。情况对我有利就行动,对我不利就停止。请问:敌军众多而严整地即将
向我进攻,应该怎样对付呢?回答是:先夺取其要害,敌人就会听我摆布了。
用兵的诀窍,贵在行动迅速,乘敌人来不及设防,从他意料不到的道路,攻
其没有戒备的地方。
我军打的许多漂亮仗,当然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取得
的。但有不少地方,可从《孙子》兵法中或多或少地找到影子。
《孙子》兵法中的谋略思想,固然是客观规律的反应,但无不与主观能
动性相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主观能动性,就没有谋略,也谈不上斗智。
大家知道,毛泽东在车观、客观关系上,特别是关于&ldo;主观能动性在战
争中&rdo;的论述,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宝库。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的区
别,重要的一条恰恰就在是否承认人在实践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ldo;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是
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待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
实上的主动和被动。在斗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
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力劣势,化主动为被动。一切统治王朝
打不赢革命军,可见单是某种优势还没有确定主动地位,更没有确定最后胜
利。主动和胜利,是可以根据真实的情况,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取得一定
的条件,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动者手里夺取过来。&rdo;1
&ldo;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在这里,
主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是决定的因素。客观因素具备着这种变
化的可能性,但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正确的方针和主观的努力。这时候,
主观作用是决定的了。&rdo;2
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上,趋利避害。这是军事谋略家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
一。对我者扬长避短,对敌者扬短抑长。一切扬长击短的计谋,皆在于把己
方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而把敌方的主观能动性限制到最小限度。
长和短、利刷害、优势和劣势、主动和被动,是相反相成的,在一定条件下
是可以转化的。
我们认为,对我们有利的变化,应从三个变量中去把握:一是暂时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