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著名学者应劭已在《风俗通义序》曰:&ldo;周秦常以八月遣囗轩之使,求异代方言,
还奏籍之,藏于秘室……扬雄好之,天下孝廉卫卒交会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
年尔乃治正,凡九千字。其所发明,犹未若《尔雅》之闳丽也。&rdo;与扬雄《答书》
所载相合。东晋常璩《华阳国志》亦说扬雄认为&ldo;典莫正于《尔雅》,故作《方言》。&rdo;
(卷十上)可见《方言》为扬雄之书,汉晋之间并无异说。何况《汉志》未录的西
汉著作不在少数,我们正可借汉晋时期的其他材料加以补充,不能因不见于汉志就
断为赝作。
此外旧史还载扬雄著《蜀王本记》,是关于古代蜀国的地方史。有人因《华阳
国志&iddot;序志》称:司马相如、严君平、扬子云、阳城子玄与谯周等人&ldo;各集传记以
作《本记》&rdo;,认为《蜀王本记》乃严君平、阳城子玄、谯周等人所作,司马、扬
雄只因文名极盛而被人假托,二人并未作《蜀王本记》。不过,也许各家都曾作
《蜀王本纪》,正如《方言》,严君平&ldo;才有数千言&rdo;,林闾翁孺&ldo;颇有其书&rdo;,
至扬雄乃集其大成。诸家之书,前后相承,而书名相同。只是扬雄的《蜀王本记》,
不知作于何时了。
扬雄晚年,本欲远离政治,却偏偏遇上一次政治危机,害得他差点丢了老命。
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刘歆之子刘囗制造符命,犯了王莽忌讳,被杀。审训
时,凡涉及者,一概收斩,不用请示。因此牵连死者数百人。当时扬雄正校书天禄
阁上,办案人员欲收捕扬雄。雄恐不免死于囹圄,从天禄阁上投下,几乎摔死。其
原因只因刘囗&ldo;尝从雄学作奇字&rdo;,故受株连。多亏王莽发话,才饶了这个当年同
僚的老命。刻薄的文士作歌曰:&ldo;惟寂寞,自投阁;爱清静,作符命。&rdo;袭用雄
《解嘲》中语句,嘲讽他主观上希望远离政治、追求逍遥,客观上却难以摆脱现实
的矛盾。
投阁事件发生时,扬雄已67岁,这无疑使这个垂暮老人深受创伤。事变后。扬
雄曾&ldo;因病免&rdo;。不久&ldo;复召为大夫&rdo;,这可能是为了解决家境的极度贫困。传称
雄&ldo;家素贫,嗜酒,人稀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学&rdo;。家道窘贫,晚年犹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