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魏),子贡终于齐。如因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
厘之徒,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rdo;(《史记&iddot;儒林列传》),如果说在孔子
以前,中国上自周王室,下至诸侯国,实行的都是世卿世禄制度的话,那么,自从
孔子开馆教学、造就人才以后,有知识、有修养、有文化的人也能进入仕途,参加
管理了,这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官吏结构,改善了统治阶层的素质,也大大地
促进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自此之后,中国官吏阶层由于越来越多地吸收有知识、有
文化的知能之士,逐渐摆脱血缘纽带的束缚,实现中国官吏制度的文官化,这不能
不说是孔子首开教育风气,并主张教育为政治眼务,将人才输入仕途的伟大功绩!
同时,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推动下,社会渐渐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
视教育。不少士人研讨学问,自立新说,创立学派,开门授徒,于是乎百家竞起,
九流斯成,从而形成了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的学术繁荣景象。孔子不仅
创立了儒家学派,而且也开启了战国时期重知识、重人才的新时代,他在文化史上
的贡献,实在难以估量!
仁义学说孔子不仅以教育的形式招徕徒众,还用理论来武装弟子,这些理论包
括仁、义、礼结合的哲学思想、中庸的方法论、仁政德治的政治思想、天命的自然
观和区别君子、小人的伦理思想。
仁义与礼乐结合是孔子的思想特色之一。《礼记&iddot;中庸》引孔子曰:&ldo;仁者人
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rdo;这是关
于仁、义、礼定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准确表述。仁的基本内涵是人,即人性。人性首
先是人作为动物的本性,具有生存和繁衍的本能需要,即告子所谓&ldo;食、色,性也&rdo;。
略与马克思所说的物质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相当。鉴于此,在为政方面,孔子主
张实行&ldo;庶、富、教&rdo;的治国方略,让人民繁殖起来,富裕起来,文明起来,过人
丁兴旺、丰衣足食、知礼守纪的文明生活。同时,孔子又看到了人的社会性,即人
与人之间如何和睦相处?于是他又给仁赋予了&ldo;爱人&rdo;[注]的内容。爱人首先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