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大儒扬雄
(前53‐18)
扬雄是汉赋&ldo;四大家&rdo;[注]之一,又是西汉末年的一代大儒,身兼文学家、思
想家两种身份。《汉书&iddot;扬雄传》载其&ldo;年七十一,天风五年卒。&rdo;(下引本传,
不再出注)天凤为王莽新朝年号,五年即公元18年。其生当在汉宣帝甘露元年,为
公元前53年[注]。是一个跨世纪的人物。扬雄一生历官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及
新朝王莽四帝,又是一位历经两朝,历官四代的耆宿。他文彩焕然,学问渊博;道
德纯粹,妙极儒道。王充说他有&ldo;鸿茂参圣之才&rdo;;韩愈赞他是&ldo;大纯而小疵&rdo;的
&ldo;圣人之徒&rdo;;司马光更推尊他为孔子之后,超荀越孟的一代&ldo;大儒&rdo;。
一、西蜀一廛氓清静事无为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注]。雄自序&ldo;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rdo;,
家境接近于贫困线。但若考其远祖,可称得上是王侯世家。本传称:&ldo;其先出自有
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不知伯侨周何别也。&rdo;扬处&ldo;河汾之
间&rdo;,在今山西南部。《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司马叔侯曰:&ldo;虞、貌、焦、滑,
霍、扬、韩、魏皆姬姓也。&rdo;扬为姬姓可以无疑,是周王族支庶。不过,到底扬氏
属于周王哪一支,因时代绵远,後青衰微,到扬雄时已不可考。[注]雄又说:&ldo;周
衰而扬氏或称侯,号曰扬侯。会晋六卿争权,韩、魏、赵兴而范、中行、知(智)
伯弊。当是时,逼扬侯,扬侯乃逃于楚巫山,因家焉。&rdo;据此,扬雄的祖先春秋时
曾自称&ldo;扬侯&rdo;,晋&ldo;六卿&rdo;之乱,扬侯受韩、赵、魏的逼迫,举族南迁楚国境内
的巫山地区,似乎扬氏是失利的范、中行、智伯的同党。不过此说有两点可疑,一
是扬氏称侯,不见于史载;二是范、中行、智伯也不是同时被灭,扬氏无由受到牵
连。东汉张衡对此有不同说法:&ldo;晋大夫食采于扬,为扬氏,食我有罪而扬氏灭。&rdo;
[注]如此,则扬氏当时不过是晋国的一个大夫,根本没有扬氏称侯这回事。扬氏南
迁也不是由于三家之逼,而是扬食我有罪绝封,逃难南迁。晋灼、颜师古极赞成此
说。扬雄自序家谱容或有为祖先粉饰的嫌疑,&ldo;扬侯&rdo;也许是当时对有身份者的尊
称,扬雄误以为五等爵的&ldo;侯&rdo;爵,反有僭越之嫌;但说扬氏出自有封邑的周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