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tad_{j}=deltaS_{j}-deltaS_{j+1}quad(j=1,2。。。)
]
(例如:1m与3m测点间的离层量=浅部位移量-中部位移量)
-**累计离层量**:
各层离层量的累加值,反映总分离程度。
####**3。离层速率计算**
-单位时间内的离层量变化,用于判断变形是否趋于稳定:
[
v=frac{deltad}{deltat}quad(text{mmd})
]
-**临界速率**:一般经验值为0。1~0。3mmd,超过此值需预警。
---
###**四、关键参数分析与应用**
1。**离层深度**:
-通过多点位移数据,确定离层主要发生的岩层位置(如浅部离层或深部离层)。
-**判定方法**:若某层位移显着大于下层,则该层与下层间发生离层。
2。**离层趋势判断**:
-**稳定阶段**:位移速率逐渐趋近于零。
-**加速阶段**:速率持续增大,需紧急加固。
-**典型案例**:
-浅部离层(1~3m):多由支护强度不足或施工扰动引起。
-深部离层(>5m):可能反映地质构造或地应力异常。
3。**支护效果评估**:
-若离层量在支护后显着减小且速率降低,说明支护有效。
-若离层持续发展,需调整支护参数(如锚杆长度、预紧力)。
---
###**五、数据分析与报告输出**
1。**数据可视化**:
-绘制**位移-时间曲线**、**离层深度分布图**,直观展示变形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