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钟吕丹道修炼入门epub > 第一章钟吕丹道概述(第3页)

第一章钟吕丹道概述(第3页)

第二类是论说著作,即针对丹道的某一侧面进行论说的主要著作,有《破迷正道歌》、《云房三十九章》、《百字碑》、《沁园春》、《谷神歌》、《敲爻歌》、《窑头坯歌》、《指玄篇》等。

第三类是相关著作,即由他人写的与钟吕丹道相关的著作,有《西山群仙会真记》、《陈先生内丹诀》、《还丹内象金钥匙》、《无极图》、《吕祖全书》、《大丹直指》等。

钟吕丹道对后代道教修持产生的影响巨大,南宋张紫阳为代表的南派丹法和金代王重阳为代表的北派丹法,均以钟吕为宗,再往后的三丰派、西派、东派、中派等也都奉钟吕为祖。关注各个道派的经典著作,有助于全面认识钟吕丹道。

三、钟吕丹道的传承脉络

按道家规矩,“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道士在古代分为六阶:一、天真道士,二、神仙道士,三、山居道士,四、出家道士,五、在家道士,六、祭酒道士。道士据道行高低另有道号,粗分之,道士有三类:山道(山洞穴居道士)、家道(道观道士)和居士(居家道士)。

山道以修阴阳五行、五术(命、卜、相、医、山)、人与天之间的关系等为宗旨,主要寻找人的三世、三界之间的关系,方法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实验对象,对证天体和人体之间的关系,总结人体长生的经验及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目的是要寻找宇宙的祖宗,最终达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目的。

家道以修经文、礼仪,并继承道教传统的仪式、文化、传承为主,任务是保管、整理和学习道教经典,主要是寻找人类的祖宗。

居士分多种,有山道居士、家道居士及信徒居士等之分,名号不同,其传承、信仰各不相同。山道居士的传承来自山道,其信仰及修炼方法与山道基本相同;家道居士的传承来自家道,其修炼的体系及信仰主要来自于家道。只要信仰道教,都可成为信徒居士,无论其有无传承。

钟吕丹道有着玄妙神奇的特点,其传承的独具特性也是理所当然的。

1。法脉传承与道派传承

由于钟离权、吕洞宾都不是道士,而丹道又属于道教的修炼方法,这就有了法脉传承与道派传承之别。法脉传承是指丹法的传承者也可能是道士,也可能不是道士。道派传承是指道教内部派别的传承,一般都是在道士之间传承。道派传承中,极少数的道士得到了丹法的传承。

钟吕丹道的传承脉络是:

北宗始祖:王玄甫,名诚,字玄甫,号东华帝君或紫府少阳君,汉代东海(今山东兖州)人。幼慕真风,白云上真引之入道,遂居于昆仑山烟霞洞,韬光晦迹,又徙居代州五台山紫府洞天。后授度门人钟离权,嗣弘法教。全真之道由此盛行,故被尊为北宗第一祖。

北宗二祖:钟离权修道前官至大将军,后因兵败入终南山,遇东华帝君授以至道,遂弃俗入道。世称东华帝君为北宗始祖,钟离权为北宗二祖。

北宗三祖:吕洞宾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幼登仕途,屡考不第。遇钟离权,始知“黄梁梦觉,忘世上之功名”,于是入道,炼成仙道。常翱游人间,自称回道士。世称北宗三祖。

北宗四祖:刘海蟾修道之前官至丞相,得自称正阳子的道人点拨,豁然醒悟,出家云游,专心修行,后得道仙去。世称北宗四祖。

北宗五祖:王重阳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后应武略,中甲科。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功成丹圆后,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世称北宗五祖。王重阳先后收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为弟子,遂后建立了内丹派北宗全真教社团。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由此开始北宗道派传承。所传丹法与钟吕丹法无异。

史称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北五祖。

南宗始祖:张紫阳尝为府吏,因触火烧文书律,谪戍岭南。得刘海蟾传金液还丹之诀,号紫阳山人。世称南宗始祖。

南宗二祖:石泰以缝纫为业。张伯端曾得罪凤洲太守,被坐黥窜,途中于酒肆偶遇石泰,由于石泰得力相助,终得赦免,因此授石泰道术。此后石泰苦志修炼,终见功效。石泰师从张伯端学习金丹大道,后救济贫弱,常行医救人,不图报答,只要求受治者种植杏树一枝,时久遂成林,故石泰又号杏林。世称南宗二祖。

南宗三祖:薛道光曾为僧,遇石泰,遂弃佛入道。世称南宗三祖。

南宗四祖:陈楠以箍桶为业。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师从薛道光学习太乙刀圭金丹法诀,后又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姆山神人,遂入道,号翠虚子。世称南宗四祖。陈楠继承南宗传统,秉承“大隐混俗”,不倡出家。

南宗五祖:白玉蟾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修炼丹道并致力于传播。世称南宗五祖。“南宗”自他之后,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由此开始南宗道派传承。

刘海蟾道系流传张伯端、石泰(杏林)、薛道光、陈楠(翠虚)、白玉蟾,史称之为南五祖。加上刘永平、彭耜,史称为南七真。

王重阳道系流传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史称北七真。

南五祖和南七真为南宗,北五祖和北七真为北宗。

在修炼目的上,道教各宗派都基本相同。道教认为,修炼的目的是求生、求长生、求永生。从三界理论来说,有三界三命:上三界,了命;中三界,知命;下三界,安命。并由此形成了道教的修炼体系。北宗和南宗同出一宗,都主张性命双修,只是流传的地域不同。北宗主要流传于长江以北,而南宗主要流传于长江以南。从人体修炼的角度来说,两宗在地球上所处的纬度不同,能到达的地球纬度范围也不同,所以在修炼上也就有所差异。南宗和北宗在断灵根上也有所不同,北宗主张在进入《灵宝毕法》的修炼中完全断灵根,而南宗则有所保留。由于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佛教很盛行。佛教在初进入中国之时,为了适应中国的文化及地域特点,在功法传承及其教义、经典的翻译过程中,大量借用中国道教已有的术语及概念来包装自己。这些最先出现在道教文化中的术语,随后还被其它宗教教派用以阐述自己的教义、教理。现在人们看到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经典中的术语,有的与道教的术语相同,就是因为在翻译其教义的过程中也大量借用了中国道教的术语的缘故。同时,有一部分佛教人士修炼道教功法,道教也有人修炼佛教的功法,这就出现了两教互相融合的局面,这一点也反映在了后来的道教南宗著作上。而北宗受佛教的影响较小。

法脉传承讲的是福报道缘,纯属于人与人之间的感觉和情谊,往往以厚道为本,诚孝为先,道心为上。道派传承是把法脉传承纳入到道派中以延续丹道的存在和发展,也就是说,在道派中有专人秘修丹道以延续传承。

2。亲传与灵传

由于钟离权、吕洞宾都已修成了神仙,具有非凡的神通,这就有了亲传与灵传之别。亲传是指现实中师徒之间的传承,如南派五祖之间的传承皆为亲传,王重阳传北派七真的传承皆为亲传。灵传是指仙人与常人之间通过托梦或扶乩降笔等非寻常形式的传承,即仙人指路。常人对此不可思议、难以置信,但在丹道传承中确是很常见的现象。

灵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修炼者能够主动沟通具有“灵性”的信息,并从中获得指导;一种是修炼者只能被动接受具有“灵性”的信息,并从中获得指导。它们的共同点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针对修炼者当下所需而予以具体指导,属于个性化指导。每个修炼丹道者达到一定程度,都会经历灵传,这又是丹道修炼的共性。

3。显传与隐传

由于肩负使命的不同,丹道传承又有显传与隐传之别。显传是指公开身份、广泛传授初级的养生保健方法,以扩大社会影响;隐传是指师徒秘密传承丹法,以延续道脉。钟吕丹道始终是隐传的,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由于丹道是认识和控制生命的方法体系,学成之后可以帮助人,也可以对人不利,故传承丹法历来都是严肃谨慎的大事。丹道不能普及,但它将忠实地服务于中华民族。

丹道的传承还有一个特点:“明传段落暗传法”,即著书明说与方法暗传。所有的丹道经典著作背后都有暗传的具体方法。换句话说,只有实际修炼丹道有成的人才能够写出丹道的经典著作,只有实际修炼丹道的人才能看懂丹道的经典著作。没有实际修炼过丹道的人解读丹书只能是望文生义,充其量是学与术的研究而已。如果用《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和《太乙金华宗旨》去衡量所有的丹经著作、实际修炼者或学术研究者,就能够看出其层次和程度。

四、钟吕丹道的传承主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