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的语气始终沉稳平和,条理清晰;他的思路更是敏捷灵活,应对自如。那份处变不惊的镇定以及对事物深刻独到的分析理解能力,令在场不少原本立场就不太坚定、一直在左右摇摆的大臣们心中暗自惊叹不已,不禁对这位年轻的皇子生出了丝丝钦佩之情。
“钱御史,你且听孤把话说完。。。。。。”朱标端坐在高位之上,他那俊朗的面庞此刻毫无表情,但语气依旧平静如水,然而这平静之中却仿佛蕴含着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人不敢轻易忤逆,那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就在此时,大殿之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众人纷纷侧目望去。只见一名内侍神色慌张、脚步踉跄地匆匆跑进殿内,还未站稳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身体因为恐惧而微微颤抖着。
这名内侍声音颤抖得厉害,结结巴巴地开口道:“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周。。。周造船厂传来消息。。。”
朱标剑眉一皱,目光如炬地盯着那名内侍,沉声道:“快说!到底是什么消息?”
内侍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但声音仍止不住地发颤:“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周。。。周造船厂传来消息,郑海盗率领其麾下众多凶残的海盗团伙,正气势汹汹地朝船厂逼近,他们妄图破坏那些正在紧锣密鼓建造中的船只!”
说到此处,内侍的脸色愈发苍白,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上滚落下来,仿佛他亲眼目睹了那场可怕的场景一般。整个大殿顿时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坏消息惊呆了。
朱标的眉头骤然紧紧地锁在了一起,就像是被一道看不见的力量给死死揪住一般,难以舒展。他那原本平静如水的心湖此刻却仿佛被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剑无情地刺穿,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焦虑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与熊熊燃烧的愤怒相互交织、纠缠不休。
眼前朝堂之上的诸多事务尚未得到妥善解决,作为身负重任之人,他深知自己绝不能轻易离去。然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周造船厂如今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其安危迫在眉睫,容不得半分拖延。一时间,朱标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内心备受煎熬。
终于,他抬起头来,目光直直地望向端坐在龙椅之上的父亲——朱元璋。只见朱标的眼神充满了坚毅与急切,他深吸一口气,用一种沉稳但又略显急促的语调说道:“父皇,儿臣斗胆进言。眼下周造船厂局势万分危急,若再不采取行动,恐怕就要落入郑海盗之手了啊!恳请父皇速速派遣一部分精锐军队前往支援,务必保得造船厂周全,万不可让那些贼子得逞!”
话音刚落,整个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众多大臣们纷纷面面相觑,脸上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惊讶之色。显然,他们谁都没有想到,在这等关键时刻,朱标竟然会如此果断地站出来,向皇帝提出这般大胆且急切的请求。
朱元璋则依旧面色沉静如水,让人难以揣测他此时此刻内心真正的想法。他那双深邃犀利的眼眸先是缓缓地从朱标身上扫过,然后又依次掠过朝堂上的每一个臣子。最终,他的目光稳稳地落在了钱御史的身上。
钱御史见此情形,心知不妙,连忙三步并作两步地疾步而出,躬身行礼道:“陛下,太子殿下此举,是否稍显操之过急了些。。。。。。”只是,他的话语还未完全说出口,便被朱标毫不客气地打断了。
“钱御史啊,这远洋探索可是关乎着咱们大明王朝的国运兴衰呐!那周造船厂的安危更是重中之重,万万不可有丝毫闪失。要知道,若是这些正在打造的船只受到损坏,那可不仅仅会对我们精心筹备的远洋计划造成重大影响,甚至有可能直接威胁到大明江山社稷的安稳啊!所以,父皇,儿臣在此恳请您速速下旨!”朱标一脸严肃,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其中蕴含的决心令人无法忽视和质疑。
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微微颔首,表示认可。他那双锐利的眼眸之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之色。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做出决断:“准奏!即刻派遣精锐之师前往周造船厂,务必确保船只的顺利建造以及船厂的安全无虞。”
听到这话,朱标的心头稍稍宽慰了一些。他赶忙拱手施礼,恭恭敬敬地道谢:“儿臣多谢陛下隆恩浩荡。”随后,朱标缓缓转过身来,重新面向朝堂之上的众多大臣。此刻,他的目光犹如两道闪电一般,迅速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那眼神之中透露出无比的坚定与自信,仿佛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他前行的步伐。
只见朱标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再次开口说道:“诸位爱卿们,大家想想看,这远洋探索所带来的好处岂止一星半点?它不但能够给我们大明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经济利益,同时也能让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显着增强。就拿那些早已开展远洋探索活动的西方国家来说吧,比如葡萄牙还有西班牙等国,正是因为积极投身于这项伟大事业,才使得它们的海外贸易蓬勃发展,国家的整体实力也是蒸蒸日上。反观咱们大明,拥有如此广袤无垠的土地,各种资源更是数不胜数。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之下,如果不能顺势而为,勇敢地去迎接大海的挑战,乘风破浪,迈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那岂不是暴殄天物吗?”
朱标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逐渐渗透进众臣的心中。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大臣,开始动摇,眼中露出了动摇的神情。
钱御史见状,心中焦急,但仍硬着头皮反驳:“殿下,这些国家的情况与我大明不同,他们的做法未必适合我们。”
朱标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自信:“钱御史,变通乃治国之本。闭关锁国只会让我们落后,而主动开放,才能引领未来。本宫相信,通过远洋贸易,我大明必能变得更强!”
说完,朱标看向朝堂上的每一位大臣,眼神坚定而充满希望。钱御史见大势已去,渐渐孤立无援,终于沉默。
朝堂之上,气氛热烈非凡,原本对朱标提出的远洋计划持保留态度的大臣们纷纷改变立场,表示支持这一宏伟构想。随着赞同声此起彼伏,朱标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胜利喜悦。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让他冲昏头脑。他深知,尽管得到了众多大臣的支持,但前方依旧困难重重。那令人闻风丧胆的郑海盗仍逍遥法外,他们在海上横行霸道,给远航带来巨大的威胁;而船只的建造工作更是遭遇诸多难题,无论是材料的选择、工匠的招募还是技术的突破,都亟待解决。
想到此处,朱标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来。他那双明亮如星的眼眸此刻愈发炯炯有神,透露出坚定与果敢。众人见状,皆安静下来,将目光聚焦于这位年轻有为的皇子身上,期待着他接下来的发言。
只见朱标微微昂首,正欲开口向皇帝禀报自己心中已然成形的应对之策。可就在这时,他突然像是察觉到了什么更为紧迫之事一般,话语戛然而止。整个朝堂瞬间陷入一片沉寂,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