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出生于六十年代,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从小爹不疼,娘不爱。
大哥高中一毕业,原主的父母豪掷千金,不仅给大哥在城里买了一份工作,还给大哥娶了一个在纺织厂当女工的姑娘,一家子都很荣耀。
可是轮到原主,就截然相反,直接让原主辍学了,因为家里的钱都花在大哥身上了。
辍学后,原主也没有放弃读书,一边复习功课,一边去山上采草药,想着哪一天钱攒够了,可以重新去读书。
可很快,原主的愿望落空了,因为大嫂怀孕了,让她去照顾。
原主不愿意,可原主的母亲王彩凤可怜巴巴的看着原主,“你就当心疼妈了,妈也想去,可家里一摊子事,妈走不开,辛苦你了。”
原主只能去了,开始在大嫂家起早贪黑当牛马,好不容易等大嫂生下小侄子,伺候完大嫂坐月子,想要离开的时候,却被原主的大哥叫住,对原主说:
“你回去也是下地干活,与其这样,还不如留在城里,好好照顾你大嫂,城里机会多,说不定我和你大嫂还可以给你找一份工作,要是找不到的话,你大嫂也可以给你介绍一个城里的对象,她在厂里上班,认识的人多。”
这么好的一个大饼,原主犹豫了一下就吃下了。
在家里当起了德华,忙里忙外,用心的照顾大嫂和小侄子,把两人照顾的面色红润,而且这一照顾就是六年,直到小侄子上小学,原主的大哥都没有兑现对于原主的承诺,
原主没忍住,去问大哥徐荣昌,徐荣昌当即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保证,“你的事就是大哥我的事,我不会抛之脑后的,我会好好给你办的。”
原主的大嫂孟玲也劝原主不要着急,说现在的工作难找……
夫妻俩联合起来劝原主,原主的父母也劝原主。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把原主留在了大哥家。
直到小侄子上初中后,不需要原主这个德华了,原主的大嫂飞速的给原主找了一个对象。
男方家里的条件很好,男方的父亲是食品厂的副厂长,母亲也在百货大楼任经理,按理说,这样的条件,男方很容易找到对象。
可奈何男方是个傻子,就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人照顾。
原主一听就拒绝了,原主的大哥大嫂却代替原主答应了下来。
原主逃回家,寻求父母的帮助,却被拒绝了。
王彩凤拉着原主的手,以一副为了原主好的语气劝原主,“刘胜虽然是傻子,可他是城里人,还是副厂长的儿子,你嫁过去以后吃穿不愁,等你给刘胜生了儿子,你就是刘家的工人,他们不得把你当祖宗一样对待。”
实际是,刘父给原主的父母许诺,只要原主嫁给他的傻儿子,可以给徐荣华一份工作。
为了儿子,女儿的幸福又算是什么呢?
见原主还是不愿意,徐大树和王彩凤就把原主绑起来,关在柴房里,等到结婚那一天,直接把原主绑进了新房里,结婚当晚,面对刘胜的强迫,原主直接咬舌自尽了。
徐家人得到了一大笔赔偿金,靠着这笔赔偿金在城里安家落户,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
……
“欢欢,家里没钱了,你就别去读书了,要是有外人问起,你就说是你不想读了。”
徐尽欢一脸鄙夷,“那不是撒谎吗?我不要,老师可是教导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小孩。”
王彩凤一口气哽在胸口,上不去,下不来,憋得慌,她赶紧抚了抚胸口,顺了顺气,才舒服一点。
她没好气的白了徐尽欢一眼,“你这孩子,难道不知道家丑不可外扬吗?你难道想别人都嘲笑我们家,连供你读书的钱都没有了。”
徐尽欢翻了个白眼:“那不是你们活该,谁让你们把家里的钱全部用来给大哥买工作娶媳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