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腊包尔展开钳形攻势的问题,还没有人提出批评或反对意见。当然,日军处于内线作战,也有它的有利方面,至少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从新不列颠岛派出部队对盟军的两路进行各个击破。但是,盟军作战计划的最大优点在于,南太平洋部队和西南太平洋部队在作战进程中能够相互支援。如果只沿所罗门群岛或者只沿新几内亚岛一个方向前进,盟军的侧翼就会处于暴露状态。
第十一章从中太平洋大举进攻
1942年,&ldo;了望台&rdo;战役开始以来,麦克阿瑟将军已经想好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打败日本的战略设想。1943年初,他将这一设想写成书面计划,呈报参谋长联席会议。麦克阿瑟主张,一经占领或封锁了腊包尔,就可横渡太平洋,取道新几内亚和菲律宾,向日本发动进攻,而且应由他所统辖的部队来实施。用麦克阿瑟的话说,就是应该沿着新几内亚-棉兰老轴线发动攻势,并且主要依靠陆军来完成,海军的任务不外乎是从海上把地面部队运到一些要地,然后在陆军飞机的掩护下实施登陆。海军除了运输和遣送登陆部队之外,还应担任炮击海岸目标、保护海上交通线、封锁日占岛屿、掩护进攻之陆军部队的翼侧等项支援任务。
麦克阿瑟强调指出,他所提出的这条进攻路线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可以利用盟军在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已经建立的一些基地;
2可在澳大利亚与中太平洋的日占岛屿之间建立一道防线;
3这是一条始终能够得到岸基航空兵支援的唯一进攻路线;
4由于这条进攻路线经由西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的一些面积很大的岛屿,盟军部队就可迂回日军重兵设防的一些要地,占领其抵抗兵力比较薄弱的地方。
反对沿新几内亚-棉兰老轴线发动攻势的一些人,不同意上述看法。他们认为,这是舍近求远,绕道向日本进兵。沿这条轴线进兵,既浪费兵力,又必须有一条漫长而脆弱的交通线。而且,进兵的速度会相当缓慢,因为每前进一步都要受到战斗机以及轰炸机(也要有战斗机为其护航)活动半径的限制。只从一个战略方向发动进攻,日军容易判断下一攻势的矛头所向,便可在盟军的进兵路上集中兵力予以抵抗。此外,地面部队还会受到疟疾以及其他热带丛林疾病的威胁,并且必须经过敌人可以相互支援的一些军事要地。这条进兵路线的翼侧、后方和交通线等,也将受到盘踞在中太平洋的日军的袭击。
自1898年美西战争以来,美国海军就面临一个怎样防守和收复菲律宾的问题。直接横渡中太平洋是一条最佳的进兵路线,这是美国海军早已得出的结论。在中太平洋没有面积较大的岛屿,可供争夺的目标不过是许许多多的小岛和环礁。盟军从中太平洋进攻对整个日本帝国这个岛国都有很大的威胁,将使日军不得不分兵把守它部署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各个据点。
当然,进攻这样一些据点(小岛)的盟军部队,必须在敌人有设防的地点登陆,但是,可以集中相当优势的兵力去攻占某一海岛或某一群岛。由于这些群岛相互之间的距离甚远,所以一般说来,守岛日军难以相互支援;一旦遭到美国航空母舰部队的封锁,日军就无法实施增援。从中太平洋进攻,不仅气象条件较好,运输线较短,而且也比较节省地面部队和舰船。从中太平洋进攻,既可切断日本本土通往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又可缩短美国通往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此外,还能把战线迅速推进到日本近海,迫使日本舰队进行决战,也许会使日本本土遭到袭击。
美国海军已经预科到,参谋长联席会议将会采取沿中太平洋轴线发动进攻的战略,因而早在美日开战前后,就定购了22艘新型航空母舰,这些航空母舰到1943年就已交付舰队使用。若用这些航空母舰去支援新几内亚-棉兰老轴线的作战,则是一种莫大的浪费。如果这些航空母舰不担负这种单纯的辅助性任务,就可以活动在广阔的海洋上,不断扩大掌握制海权的范围。以这些堪称海上活动基地的航空母舰为前锋,中太平洋的部队没有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也可对日占的某些岛屿实施越岛作战,并能有效地保护己方的海上交通线。
参谋长联席会议及其有关的下属机构对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慎重的研究后,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利于海军的妥协方案。不顾麦克阿瑟的强烈反对,参谋长联席会议仍然决定开辟中太平洋轴线,以此作为向日本进兵的主要战略方向。但是,考虑到澳大利亚方面的意见加之盟军在南方的部队已在追击退却之敌,所以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是为了配合中太平洋的进攻,盟军应沿新几内亚-棉兰老轴线继续向前推进。
1943年1月,在卡萨布兰卡会谈中,金海军上将提出了上述新的作战设想。英国的陆、海、空三军参谋长对此感到惊异。他们担心,如此加强对日攻势,将会缩小欧洲战区的作战规模,而欧洲过去是,今后仍然是主要战场。但是,马歇尔将军保证说,新的对日攻势,使用太平洋战场现有兵力即可实施,无须再从欧洲战场抽调,因而得到英国的赞同。后来,参谋长联席会议又进一步研究了&ldo;打败日本的战略计划&rdo;,并在5月的华盛顿会谈中,把这项计划提交给美英联合参谋部讨论,得到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