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姚沐儿点头。
&esp;&esp;第二日一早,姚青云揉着眼睛醒来,便被他哥拖去写招工告示去了。
&esp;&esp;小汉子字不太好,犹豫半天才敢落笔,绷着嘴角一笔一划将告示写好,紧张得胳膊都酸了。
&esp;&esp;“写好了?”姚沐儿路过,探头瞧了眼。
&esp;&esp;“写好了。”
&esp;&esp;“成,糨糊在秋哥儿那呢。”
&esp;&esp;“知道了。”
&esp;&esp;姚青云到灶房喊了秋哥儿,两人刚将告示贴好,便有食客上门。
&esp;&esp;“哟,字儿写得还不错,云小子是块读书的料子。”
&esp;&esp;“可不,云小子这字写得,比我那家小子板正多了。”
&esp;&esp;听见有人夸自己字好,姚青云抿起嘴角,将心底的小雀跃压了下去。
&esp;&esp;“上头写的啥,可是姚老板又研制出啥新吃食了?”
&esp;&esp;“不是,这是招工告示,要招账房先生呢。”有识字的百姓说。
&esp;&esp;“工钱每月八百文,有些少了啊。”
&esp;&esp;“是少了些,在镇上酒楼做账房先生,月钱最少也要一两,这差了两百文呢。”
&esp;&esp;“姚记刚起步,能出八百文已经不错了,再说上头写了,干满一年工钱还能再涨呢。”
&esp;&esp;“涨多些?能涨到二两不?”有会拨算盘地问。
&esp;&esp;“做梦呢,明玉轩的账房先生,一个月也才拿二两多工钱,姚记生意虽红火,但比起明玉轩差远了。”
&esp;&esp;方才想来姚记做工的那位食客,顿时歇了心思。
&esp;&esp;告示贴了一日,直到戌时歇业仍不见有人来问,姚沐儿有些泄气,拧干抹布,心不在焉地擦着灶台。
&esp;&esp;翌日隅中,姚沐儿见前厅没那么忙了,便让秋哥儿掌勺,自己去外头透透气。
&esp;&esp;“沐哥儿。”
&esp;&esp;“小姑?”
&esp;&esp;他在院里喂大黄,扭头见小姑来了,忙笑着将人领进堂屋。
&esp;&esp;沈文茹见沈氏不在,问道:“嫂子不在家?”
&esp;&esp;“娘去梁大哥家串门子去了,梁大嫂快生了,大娘在梁家村一时赶不过来,两人没了主心骨,就把娘请去坐镇了。”
&esp;&esp;沈文茹道:“生孩子可是大事儿,家里没个知事儿的老人在可不成。”
&esp;&esp;姚沐儿点头。
&esp;&esp;“你跟季青成亲也有一阵子了,就没想过要个娃娃?”
&esp;&esp;姚沐儿面上一热,臊道:“不急,等赚够买院子的银钱再说。”
&esp;&esp;怕小姑继续追问,转移话头问:“小姑今日过来,怎么没带上柔霜、柔雪?”
&esp;&esp;“她俩在家陪他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