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徐氏百度百科 > 东晋大臣徐浩(第2页)

东晋大臣徐浩(第2页)

然而,何无忌性格刚烈,一心想要迅速击溃叛军,根本听不进去邓潜和殷阐的劝告。就这样,他不顾众人反对,执意领军出征。三月壬申日这天,风和日丽,但战场上却是一片肃杀之气。何无忌率领着大军一路前行,终于在豫章附近与卢循麾下的大将徐道覆狭路相逢。双方剑拔弩张,一场激战即将爆发。

只见徐道覆一声令下,其手下的数百名士兵手持强弩登上西岸的一座小山,居高临下地向何无忌的军队展开了密集的射击。刹那间,箭如雨下,呼啸着飞向何无忌的阵营。就在这时,一阵狂暴的西风突然袭来,何无忌所乘坐的那艘小型战舰在狂风的吹拂下不由自主地飘向了东岸。徐道覆见状大喜过望,立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指挥着己方的大型战舰趁着风势迅速逼近何无忌的战舰。

何无忌的军队在敌人的猛攻下顿时陷入混乱之中,士兵们四处奔逃,原本严整的阵型瞬间土崩瓦解。最终,何无忌一军难以抵挡敌军的凌厉攻势,只得狼狈撤退,战场之上留下了无数伤亡的将士和残破的军旗……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何无忌猛然间怒目圆睁,声嘶力竭地高声喊道:“速速取我的苏武节前来!”他此举意在效仿昔日苏武手持符节,坚贞不屈于匈奴的忠义之举。众人不敢怠慢,急忙将那象征着忠诚与尊严的苏武节呈递到了何无忌手中。

只见何无忌稳稳地接过符节,紧紧握在手中,然后毅然决然地转身面向战场,以这苏武节作为督战之物,激励着身后的将士们奋勇杀敌。尽管此时敌军如潮水般涌来,数量众多且气势汹汹,但何无忌却毫无畏惧之色,他身先士卒,率领着部下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

可惜的是,由于叛军的兵力实在过于强大,纵使何无忌勇猛无比,最终还是难以抵挡对方凶猛的攻势。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何无忌始终坚守阵地,毫不退缩,直至最后一刻仍然紧握着那根苏武节,壮烈牺牲。

何无忌英勇战死的消息一经传出,犹如一道惊雷传遍了整个国家,举国上下无不为此深感震惊。无论是朝堂之上的官员,还是民间的百姓,都对这位忠臣义士的离去表示沉痛哀悼。尤其是那些曾经与何无忌一同共事过的人,更是回想起往昔他们共同谋划如何讨伐桓玄的点点滴滴。那时的何无忌智勇双全,每一步行动都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算计。可谁能料到,今日他竟会因为轻率出兵而遭遇如此悲惨的结局呢?人们无不为之扼腕叹息,痛心不已。

为了表彰何无忌的功绩和忠义精神,朝廷特意追封他为侍中、司空,并保留其原本官职不变。同时,赐予他一个充满敬意的谥号——忠肃,以纪念他一生忠于国家、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

此外,关于何无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轶事典故。此人虽然对国家忠心耿耿,坚定不移,但性格方面却有些冲动易怒,意气用事。但凡遇到有人行事不符合他心中所想,他的情绪便会立刻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之间。

记得有一次,刘毅准备反攻被桓振等人占据的江陵城。在此期间,何无忌虽然接受刘毅的统率指挥,但内心对此却颇有不满。这种不满情绪日积月累,终于让他不堪忍受,索性擅自解除了自己所受的统率约束。刘毅得知此事后,认为何无忌此举过于专横跋扈,于是上奏朝廷免去了他琅邪内史的职务,改任为辅国将军并暂时统领军事事务。经此一事,原本关系亲密无间的何无忌与刘毅二人之间也因此产生了深深的隔阂和嫌隙。

话说那义熙初年,局势动荡不安,各方势力纷争不断。就在这风云变幻之际,殷仲文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弃暗投明之路,成为了东阳太守。

何无忌对这位才华横溢、声名远扬的殷仲文可谓是倾慕已久。当得知殷仲文将会顺道前来拜访之时,何无忌心中欣喜若狂,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为了表达自己对殷仲文的敬仰与期待,他更是下令让手下的文人殷阐等人为此次会面精心撰写一篇义构文,希望能以此给殷仲文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彰显出自己对他的尊重和欢迎之意。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知为何,殷仲文在途中竟然变得精神恍惚起来,完全迷失了方向,以至于未能按照约定经过何无忌的府邸。何无忌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殷仲文的到来,可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其身影。起初,他还以为是路途遥远或者有什么突发情况耽搁了行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心中渐渐升起一丝疑虑——难道殷仲文是故意轻视自己不成?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如同野草一般在何无忌的心头疯狂蔓延生长。他越想越是气愤难平,觉得自己一腔热情遭到了无情的践踏。盛怒之下,何无忌毫不犹豫地将此事告知了当时权倾一方的刘裕。

刘裕听闻此事后,也是大为震怒。他认为殷仲文如此行为实在是对他人的不敬,必须予以严惩。于是,一道指令下达,可怜的殷仲文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

再说那卢循,此人出生于范阳涿县一个名门望族。他乃是东汉名儒卢植之后代,又是西晋司空从事中郎卢谌的曾孙,身世显赫非凡。不仅如此,他的妻子孙氏还是孙恩的妹妹,这层关系更为他在江湖之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在东晋末年那个混乱不堪的时代,卢循凭借着自身的智谋与胆略,迅速崛起成为一方群雄,搅动着整个天下的风云。

卢循生得一副好皮囊,其神态风采清秀雅静,宛如那深谷中的幽兰一般,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不仅如此,他还多才多艺,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这两种书法艺术,运笔如行云流水,字体刚柔并济;同时,在下围棋方面也有着颇高的造诣,常常能在棋盘之上展现出惊人的智慧和谋略。

想当年,卢循尚处年幼之际,那时有位佛门高僧名为慧远(亦有人称其为惠远)。此僧极善品鉴人物,目光犀利,独具慧眼。一日,机缘巧合之下,慧远见了卢循一面,只一眼,便觉此人非同寻常。而后,慧远缓缓开口道:“汝虽体态状貌颇具素雅之儒风,但观汝之心,似藏有不遵法度之志矣。”

而说起卢循的妻子孙氏,则不得不提及她的兄长孙恩。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孙恩兴兵作乱,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而这场动乱背后,竟有卢循参与其中,原来孙氏正是孙恩的亲妹妹。

孙恩其人,性情颇为残酷,所到之处往往血流成河,百姓苦不堪言。然而,身为妹夫的卢循却与他有所不同,时常对孙恩的残暴行径加以劝谏制止。正因如此,许多人在那场动荡之中因卢循的劝阻而幸免于难,得以保全性命。

推为首领

元兴元年(402年)三月,孙恩兵败自杀,孙恩的残余部众数千人推举卢循为首领。当时,太尉桓玄打算用安抚的手段使东部地区的局势稳定下来,于是,任命卢循为永嘉太守。卢循虽然接受任命,但是却依然为非作歹,行劫施暴。同年五月,卢循从临海进犯东阳,桓玄派遣抚军中兵参军刘裕带兵进攻卢循。卢循失败,逃往永嘉。

占领广州

元兴二年(403年)正月,卢循派他的姐夫司马徐道覆进犯东阳。二月,建武将军刘裕率军击败徐道覆。八月,刘裕在永嘉打败卢循,乘胜追击卢循到晋安,再次将他打败。卢循形势窘迫,于是渡海向南逃走。九月,卢循攻打广州南海郡的治所番禺(今广东广州),广州刺史吴隐之率军固守抵抗。十月,卢循夜袭攻陷番禺,抓获吴隐之,将城中府舍、民居焚烧殆[dài]尽。卢循于是自称平南将军,自己主持广州事务。卢循下令聚集焚烧数万死者遗骨,共同安葬在洲上;并派徐道覆攻打始兴,抓获始兴相阮腆之。

进贡授官

义熙元年(405年)四月,卢循派遣使节前往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进献贡品。当时东晋朝廷刚刚诛灭桓氏,内外多事,没有时间前往征讨卢循。四月二十一日,朝廷任命卢循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徐道覆为始兴相。卢循赠送给刘裕益智粽,刘裕回赠给他续命汤。

卢循任命前琅邪内史王诞为平南长史。王诞游说卢循道:“王诞我本来不是军旅出身,留在这里也没什么用处。我一向被刘镇军厚爱,如果能够回到北方去的话,一定会得到他的委派重用,这样,不管是为公为私,遇到机会,我一定要报答您的厚恩。”卢循认为他说得很对。这时刘裕写给卢循一封信,让他派吴隐之回去,卢循没有听从。王诞又对卢循说:“将军这次扣留吴公,对公对私都不是好计策。孙策岂能不想扣留华歆?只是因为一个地方容不下两个君长罢了。”于是,卢循派吴隐之与王诞一起回去。

兵败自杀

义熙六年(410年),刘裕带兵北伐南燕,徐道覆得知后,便派人劝说卢循乘东晋空虚之机袭击建康,卢循没有听从。徐道覆亲自来到番禺,向卢循游说道:“我们住在这五岭以南的地区,难道你还以为是因为理该如此,并且可以把它传给子孙吗?我们正是因为刘裕力量强大,很难跟他为敌才这样的。现在刘裕的大军集结在坚固的城池之下,什么时候回来还说不定,我们用手下这些希望回到故乡的敢于拼命的士兵,突然进攻何无忌、刘毅这些小辈,不过就像把手掌翻过来而已。不趁这个时机起事,而只是追求一天的平安,朝廷却一直把您当做心腹大患。如果刘裕平定三齐地区之后,让军队休息一二年,再先用诏书征召您进京,随后刘裕亲自在豫章屯兵,派遣几个将领率领部队翻过五岭,即使将军再神机勇武,恐怕也不一定能抵挡。今天这个机会,是万万不可错过的。如果我们抢先攻克建康,把他们的根基全部摧毁,刘裕即使回来,也没有什么办法。您如果不同意,我就要率领始兴的兵众直接进攻寻阳。”卢循非常不愿意起事,但却没有说服徐道覆的办法,因此,只好同意他的意见。

五月初七日,卢循与刘毅在桑落州摆开战场,将刘毅的军队打得大败,一直打到江宁。刘毅扔掉船只,只带着几百名下属步行逃走,剩下的士兵全部被卢循俘虏。他们丢弃的军事物资堆成小山。当初,卢循抵达寻阳时,听说刘裕已经北伐回师,还有些不相信。击败刘毅的军队后,才从俘虏的口中得到证实,他和他的党羽们互相对看着面色大变。卢循打算退回到寻阳,攻克江陵,占据这两个州来和朝廷对抗。徐道覆很有胆略和决断力,打算与敌军拼死一战,于是对卢循说应该乘胜直接进攻,并且坚持自己的观点。卢循犹豫好几天,才依从他的建议。

五月十四日,卢循大军抵达秦淮河口,东晋朝廷都城内外戒严。徐道覆请求从新亭进军白石,然后烧掉战船登陆,分几路进攻刘裕。卢循多智谋而少决断,打算以尽可能保险为目的,便对徐道覆说:“我们的大军还没有到,只听见一些风声孟昶便被吓得自杀,根据大趋势来说。敌人自会在几天内崩溃散乱。现在,决定胜负也就是一个早上的事,一味凭侥幸在战场投机取利,既不是一定能战胜敌人的办法,还可能损伤我的士卒,我看不如按兵不动,等他们上来。”徐道覆因为卢循疑心太重而缺决断,于是叹息道:“我终将被卢公耽误,事情一定不会成功。如果我能有幸为一位英雄卖命奔波的话,天下早就平定。”

刘裕害怕卢循发动突然袭击,所以采用虞丘进的建议,砍伐树木在石头城和秦淮河口等地全部立起栅栏。卢循把伏兵布置在秦淮口南岸,命令一些老弱将士坐船向白石进发,并声称全部大军准备从白石登岸作战。刘裕留下参军沈林子、徐赤特戍守南岸,切断通往查浦(一作祖浦)的交通,命令他们坚守阵地,不要轻举妄动。刘裕和刘毅、诸葛长民等向北出兵迎击卢循军。

五月二十九日,卢循火烧查浦,进兵到张侯桥,以伏兵大败徐赤特,徐赤特乘船逃往秦淮河北岸。沈林子、刘钟据守栅栏奋力作战,朱龄石亦率援军赶来相救,卢循军才撤退。卢循带着一支精锐部队急进,到达丹阳郡。卢循不久因攻打栅栏失利,战舰遭暴风吹翻,死者众多。在南岸列阵交战,再次大败。

六月,卢循进攻京口,掠夺各县,但什么都没有抢到,对徐道覆说:“军队出来时间太长,已经疲惫不堪,我看不如回到寻阳,合力攻取荆州,这样我们占据三分之二的天下,就可以慢慢地再与建康的东晋政权争强斗胜。”七月初十日,卢循从蔡州向南撤退回寻阳,留下他的部将范崇民带领五千人据守南陵。七月十四日,刘裕派遣辅国将军王仲德、广川太守刘钟、河间内史蒯恩、中军谘[zi]议参军孟怀玉等人带兵追击卢循,自己率领大军随后进击,在雷池打败卢循。卢循想逃回豫章,便拼全力在左里设置栅栏。刘裕命令部众攻栅栏,卢循军队虽然死战,还是不能抵抗住官军。刘裕乘胜进击,卢循单船逃脱,收拢逃散士卒得到一千多人,退还再保广州。刘裕先派孙处从海道占据番禺城,卢循攻城不下。徐道覆退保始兴,依险固守。

卢循袭击合浦,攻克合浦后,进攻交州。到龙编时,刺史杜慧度用巧计战败卢循。

话说那卢循的势力已然丧败不堪,深知自己绝无活路可言。绝望之下,他先是狠心将自己的妻子儿女共计十余人统统用毒药害死,以免他们落入敌手遭受折磨。做完这残忍之事后,他又召集起身边的众多妓妾们,面色阴沉地问道:“如今我已决定自我了结,不知你们当中有谁愿意与我一同赴死?”

听到这话,众人顿时面露惊恐之色。大多数人颤声说道:“就连那微不足道的麻雀和老鼠尚且贪恋生存之乐,叫我们去死,实在是违背人之常情啊!”然而,也有少数几个人表现出决然之意,其中一人慷慨激昂道:“既然官家您都决心赴死,我等又岂敢苟活于世!”

见此情形,卢循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对于那些不愿意陪他共赴黄泉之人,他毫不留情地下令将她们全部毒死。随后,心灰意冷的他纵身一跃,投入冰冷刺骨的水中,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而另一边,负责围剿卢循的杜慧度听闻此事后,迅速派人下河打捞。不多时,卢循的尸体便被捞了上来。杜慧度当机立断,下令将其头颅斩下,并连同他的父亲卢嘏一同问斩示众。至此,卢循及其同党的叛乱终于得以平息。

值得一提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存在着一种独特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这种制度规定,上品官职只能由名门望族出身的士族子弟担任,而下品官职则几乎与寒门子弟无缘。如此一来,世家大族的家中子弟便能世世代代为官,从而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正常流动。长此以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